首先從形態上看:良性病變多規則,呈圓形、橢圓形、片塊狀、結節狀、條索狀等,邊界都較清晰,多數為雙側,多個腫塊; 惡性病變,多呈不規則的塊狀,邊界模糊不清,腫塊表面多有凹凸不平,多數以單側一個腫塊多見。
從質地上看:良性病變質韌,多數隨月經來潮前變硬;惡性病變,質硬如石,與月經無關。從活動度上看:良性病變活動度都較大,與乳腺其它組織無粘連,如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增生病等,惡性病變常與乳腺粘連,活動度較差。
從皮膚表面,乳頭方面分析:良性病變多數皮膚無改變,乳頭無內陷(先天性乳頭內陷除外),少數患者乳頭上有分泌物,分泌物多呈清水樣、乳汁樣,如囊性乳腺增生病,漿細胞樣乳腺炎;惡性病變腫塊,皮膚周圍出現“橘皮樣”、“酒窩狀”改變,乳頭內陷(先天性乳頭內陷除外),乳頭分泌物多呈血水樣、淡黃色、血清樣溢液等。
從生長速度上看:良性病變生長緩慢,病程有一年到數年的變化,惡性病變生長迅速,數月即可能生長如拳頭大小。上述對良、惡性病變從形態、活動度、皮膚、乳頭、質地、生長速度等方面作出鑒別,臨床上還要綜合一起,結合其它體征、癥狀,綜合分析,作出正確的診斷。
乳房部位的腫塊與乳腺組織的生理、病理變化及月經周期變化有關,是乳房疾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腫塊的部位有局限在一起,也有多發在乳房的各個象限,腫塊的大小差異很大,小的僅黃豆大小,如乳腺纖維瘤、微小癌。
大的比拳頭還大,如分葉狀囊肉瘤。腫塊的形狀有結節狀、片塊狀、條索狀、橢圓形或圓球形等,腫塊的表而有光滑,有凹凸不平、顆粒等。腫塊的質硬如石、有韌性、有按之如棉花。因此,對乳房腫塊的局部辨證要尤為重要。
在臨床上要全面了解病史,細致認真的體格檢查及借助于有關的輔助檢查是對乳房腫塊的性質作出正確判斷的關鍵,在體檢過程,要注意腫塊的部位,大小、形態、數量、質地、活動度、表面光滑度,腋窩淋巴結等要認真檢查。同時,利用紅外線、鉬靶X線、B超、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等,確定腫塊的性質。
對于一個以乳房疼痛為主訴的患者,在臨床上做出正確地診斷,必須綜合分析,結合其他癥狀、體征,尋找疼痛原因是非常有益的。“通則不痛,不通則痛”。無論乳房炎癥,乳房惡性腫瘤后期,乳腺增生等都能出現乳房疼痛。
如急性乳腺炎,多發于哺乳期,疼痛常為持續性乳腺脹痛或搏動性疼痛,甚者輾轉反復,夜不能寐,伴有怕冷發熱,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灼熱等,查血象白細胞數急劇上升。如乳腺增生病,常為脹痛、刺痛、或灼痛,可累及一側或雙側乳房,多以一側為重,疼痛可見患側腋下或肩背放射,疼痛常于月經數天出現或加重,經潮一行,明顯緩解。
隨著病程延長,延誤治療,可能出現持續性疼痛或無規律、甚者疼痛消失,這類患者多屬乳腺增生病后期病變,如囊性增生病或硬化性腺病。
因此,同屬乳腺增生病,病期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疼痛,在臨床上要仔細辨別。因此可見,單憑乳房疼痛這一個癥狀作出診斷的,往往可能引起誤診,必須綜合病史,體征及伴隨癥狀,根據不同疾病演變過程中,乳房疼痛的特點及變化規律,判斷疼痛的原因,作出正確地診斷及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