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能夠說一些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了,但也有的寶寶說話不流暢,結結巴巴的,往往一個字有時要重復好幾遍才能說得出來,而且越著急,越說不出來,臉也憋得通紅。這是一種語言障礙,稱為“口吃”(俗稱“結巴”)。寶寶在幼兒時期,口吃的發生率大約為1%,大多數發生在2~4歲,男寶寶較女寶寶多見。
造成口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由于寶寶大腦皮層和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語言能力的發展慢于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寶寶掌握的詞匯極其有限,有時想到了,卻說不出來,或是沒有恰當的詞匯來表達,因此,說話時遇到困難便重復剛剛說過的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吃。
寶寶接觸過口吃者,在與口吃者接觸的過程中,寶寶覺得好玩而去模仿,以致形成不良的口吃習慣。
寶寶心理有壓力,情緒過度緊張,致使發音器官的活動受阻而發生口吃,而且越怕口吃,口吃現象越重。
與遺傳有關。極少數寶寶的口吃與遺傳有關,這些寶寶講話時喉部肌肉高度緊張,造成聲帶閉合而一時發不出聲來,為了要竭力擺脫喉部肌肉的緊張,便出現了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