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小兒發燒的原因
人體有一整套調節體溫的自動控制系統,使人體的體溫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由于種種原因,當致熱原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或體溫調節中樞本身功能紊亂時,產熱大于散熱,則體溫超出正常范圍,稱為發燒。根據發燒的程度分低熱(體溫《38℃)、中等度發燒(38℃~39℃之間)、高熱(39℃~41℃之間)和超高熱(體溫》41℃)。
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發燒
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敗血癥、皮膚感染、尿路感染、化膿性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會引起發燒;各種急性傳染病像麻疹、猩紅熱、幼兒急疹、水痘、風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菌痢、傷寒均可伴有發燒。
非感染性發燒
結締組織病如兒童類風濕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等均可有發燒;此外,小兒脫水熱、藥物熱、暑熱癥、腫瘤、白血病以及顱腦外傷后的中樞性發燒均屬于非感染性發燒。
發燒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如果發燒持續時間過長或體溫過高,可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大量消耗和機體代謝紊亂,各器官功能受損,高熱還可引起高熱驚厥。所以對發燒的孩子必須進行良好的護理,使孩子安全度過發燒期,以促使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