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亦稱青光眼睫狀體炎危象,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種特殊形式,主要見于20~50歲的青壯年,以非肉芽腫性葡萄膜炎伴明顯眼壓升高為特征,起病急驟,單眼居多,可反復發作,與勞累有關,尤其與腦力疲勞和精神緊張有關。該病主要的檢查診斷方法如下。
一、檢查診斷
1、病史,近期有無使用散瞳劑、全身抗膽堿藥物或運動、有無既往發作史,有無角膜或全身疾病。
2、裂隙燈檢查。
3、前房角鏡檢查。
4、評估視神經。
5、視網膜檢查。
6、房水細胞學檢查可以發現炎癥細胞。
7、眼壓計進行眼壓測量,估計病情,還可測定房水流暢系數及壓暢比。房角鏡檢查可以了解房角堵塞情況及房角狀態。眼底檢查對于長期患者可出現青光眼性視盤改變。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可以發現睫狀體腫脹和滲出,發作期行熒光素虹膜血管造影可發現虹膜血管性病變情況。
二、鑒別診斷
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應主要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Fuchs綜合征和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等相鑒別。
1、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表現為眼壓突然升高,患者有眼紅、眼痛、頭痛、視力下降、虹視、惡心、嘔吐等明顯癥狀,檢查發現有睫狀充血、角膜水腫、瞳孔輕度散大,呈豎橢圓形,前房淺,房角窄或關閉,不出現KP,這些特點有助于二者的鑒別。
2、Fuchs綜合征:Fuchs綜合征雖然也典型地表現為單側受累,不出現虹膜后粘連,易引起并發性白內障、眼壓升高,但起病多隱匿或緩慢,眼壓升高多為輕度~中度升高。其KP往往是星形,呈彌漫性分布、瞳孔區分布或下方三角形分布,虹膜有不同程度的脫色素,易出現Koeppe結節,也可出現輕度玻璃體混濁。根據這些特點,一般不難將二者鑒別開來。
3、特發性前葡萄膜炎:特發性前葡萄膜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前者多起病突然,有明顯的眼紅、眼痛、畏光、流淚等癥狀,KP呈塵狀,分布于角膜下方,有明顯的前房閃輝和大量的前房炎癥細胞,可出現虹膜后粘連,眼壓一般不高或輕微下降,偶爾可出現眼壓升高;后者起病緩慢,KP為塵狀或羊脂狀,位于下方角膜,前房閃輝和前房炎癥細胞通常較為明顯,易發生虹膜后粘連、虹膜周邊前粘連、并發性白內障,眼壓升高主要與房角炎癥或閉塞、虹膜后粘連有關。根據這些臨床特點,一般不難將特發性前葡萄膜炎和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鑒別開來。
4、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炎癥性開角型青光眼。
6、其他:如單純皰疹病毒性或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