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紅蛋白的濃度低于患者同年齡組、同性別和同地區的正常標準。在急性大量血管內溶血時,血漿內含有較高濃度的游離血紅蛋白,這時血紅蛋白測定的結果高于貧血的實際程度。由于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因素都會引發貧血,因此臨床上診斷貧血的依據也有所區別,做好鑒別診斷對后期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失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診斷
1、創傷。有創傷的原因可查,在創傷后突然起病;體表可見創傷,清創后可見到出血部位,切實治學后出血即停止;血漿和血液成分同時減少。非開放性創傷則要注意創傷局部皮下或肌間有無積血,也可局部穿刺以行診斷,或依據血漿和血液成分平行地急速減少作出推斷。
2、慢性失血性貧血疾病。病程多緩長,病畜銷售,貧血逐漸加重,不同程度地影響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變小,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血清鐵及骨髓外鐵減少。
3、急性失血性貧血疾病。急性失血,尤其是大失血所引起貧血的共同特點,是粘膜速變蒼白,甚至結膜白如瓷,心肺機能障礙重劇,病程短急。出血不止,旋即惡化。血液各種成分呈平行地進行性減少。
4、產后大出血。多因產仔時產道撕裂等原因引起,在產后出血不止而致貧血,仔細檢查產道可發現出血部位。小血管破裂,多可自然止血。
5、反芻獸肝片形吸蟲病。反芻獸因感染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吸蟲地囊蚴而發病,蟲體主要寄生在肝臟膽管內。病程多緩長,主癥為粘膜逐漸蒼白,長期出現前胃遲緩癥狀,高度消瘦,下頜、胸下及腹下浮腫。糞中檢出蟲卵,病理剖檢在肝內可檢出蟲體。
6、蛔蟲病。主癥為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消瘦貧血,粘膜蒼白,被毛粗亂,病程綿長,多衰竭死亡。糞內檢查出蛔蟲卵,有時排出蟲體,驅蛔靈等驅蟲顯效。
營養性貧血疾病的鑒別診斷
1、鐵缺乏。有鐵缺乏的生活史,如補飼鐵不足。幼畜多發,仔豬尤為多見。主癥為仔畜生長緩慢,被毛粗亂,逐漸消瘦,粘膜蒼白。往往繼發大腸桿菌或鏈球菌感染,并發大腸桿菌病或鏈球菌性心包炎。缺鐵性貧血的血液學變化,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象為紅細胞直徑偏小,且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補鐵一周,外周血液多顯增生性造血效應。
2、鈷缺乏。在海岸、湖岸及亞冰川等貧鈷地區性發生。牛、羊多見,常成群發病。主癥為異嗜,消瘦,結膜蒼白,腹瀉,逐漸衰弱。
3、銅缺乏。原發性銅缺乏,在缺銅地區呈地區性發生。主癥為貧血消瘦,結膜蒼白,被毛顏色改變,牛的紅毛和黑毛變為灰毛或褐紅色毛,運動失調,四肢僵硬,關節腫大,容易骨折。血液和肝臟銅含量降低,血液銅低于10.99u mol/L,肝銅低于20ppm(干重),可診斷為銅缺乏。
溫馨提示:貧血常常是胃腸道腫瘤的首要癥狀之一,老年人尤其需要提高警惕,應常規作大便潛血試驗,如果呈陽性,要進一步做纖維結腸鏡及胃鏡檢查。
【參考文獻:《人群貧血篩查方法》《專家解答貧血》《腫瘤及腫瘤化療所致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