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有誘因是較為復雜多樣的,一旦確診家長朋友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如果無法徹底治療,將會導致小兒肺炎遷延不愈,隔三差五到醫院報到,對孩子的健康影響是相當大的。小兒肺炎的生活誘因究竟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
小兒肺炎的生活誘因究竟有哪些
肺臟病變以充血水腫、炎性浸潤為主,肺泡腔內充滿炎性滲出物。當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發生炎癥時,可導致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氣腫或肺不張,通氣不足引起PaO2降低及PaCO2增高;換氣功能障礙則主要引起低氧血癥,導致PaO2和SaO2降低。為代償缺氧,患兒呼吸和心率加快,以增加每分鐘通氣量;為增加呼吸深度,呼吸輔助肌也參與活動。CO2排出嚴重受阻時,可出現呼吸衰竭。由于病原體的作用,重癥常伴有高熱、嗜睡、驚厥等中毒癥狀,而缺O2、CO2潴留及毒血癥則可導致機體代謝及器官功能障礙。
細菌性肺炎
在小兒最常見。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多見于新生兒及嬰幼兒,可原發于肺,也可繼發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之后,病理以廣泛的出血性壞死、多發性小膿腫為特點;肺炎鏈球菌可引起大葉性肺炎,多見于3歲以上小兒,病理以肺泡炎為主;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易并發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臨床及X線所見均頗似肺炎球菌肺炎;革蘭氏陰性桿菌肺炎,多見于新生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理基本為支氣管肺炎改變。
病毒性肺炎
已知引起肺炎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其中腺病毒肺炎多見于6個月~3歲的小兒,小于6個月者較少,病灶性或融合性壞死性肺浸潤和支氣管炎為其主要病變;流感病毒肺炎是一種嚴重的間質性肺炎,多發生于弱小嬰幼兒,集中于6個月至2歲的年齡段;副流感病毒肺炎是嬰幼兒肺炎中較常見者,以嬰幼兒肺炎和毛細支氣管炎為常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多見于嬰幼兒,可引起間質性肺炎和毛細支氣管炎,其典型所見是單核細胞的間質浸潤。
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
支原體肺炎,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全年均可發病,以冬季較多,其基本病變為間質性肺炎,也可為融合性支氣管肺炎或大葉性肺炎。真菌性肺炎,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見,多繼發于長期腹瀉、營養不良及體質虛弱者,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后菌群失調,更易誘發本病。
溫馨提示:在臨床上,小兒咳嗽超過3-4天,高燒39℃以上,往往就要考慮肺炎。感冒后,孩子咳嗽最讓家長著急,于是有些家長就以為只要孩子不咳嗽就好了,看病強調要醫生“止咳”。實際上,當孩子咳嗽時間較長時,最好就照一下胸片,鑒別診斷是否是肺炎。當呼吸道感染痰多時,應以祛痰為主,不然孩子肺部的分泌物排泄不暢時,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完全有可能“由上而下”變成肺炎。
【參考文獻:《專家診治肺炎》《氣管炎肺炎肺結核66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