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料表明,80%以上的腦出血病人有高血壓病史,所以,過去常有人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腦出血發病多較忽然,病情進展迅速,嚴重時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惡化,病人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嘔吐和大小便失禁等,并可有頭痛和血壓升高。
診斷
1、橋腦出血約占腦出血的 80%-10%,其特征為:突然頭痛、頭暈、嘔吐。一側出血可表現為眼球向血腫對側凝視,血腫同側外展神經麻痹,周圍性面癱,對側肢體中樞性癱瘓(交叉性癱瘓)及共濟失調,出血量大或雙側出血常迅速昏迷,出現眼位異常(眼球固定或浮動,雙側瞳孔針尖樣縮小),偏癱或四肢癱,中極性高熱,去腦強直,呼吸異常,呼吸頻率及失調性不規則呼吸等。
2、殼核(內囊)出血是腦出血及常見部位,約占50%-75%。其特征為:血腫對側出現“三偏綜合癥”,即偏癱(中樞性面癱、舌癱與中樞性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偏看。偏癱多見,偏身感覺障礙次之;半數左右病人雙眼球向出血例凝視,優勢半球出血可出現運動性失語或感覺性失語,輔側半球血腫可出現偏癱失認(否認肢體癱瘓)。
3、腦葉出血(又稱皮下出血)約占5%-10%,因其出血后易破入鄰近的蛛網膜下腔而距中線較遠,不易破入腦室系統,故腦膜刺激征重而意識障礙輕。其特征為:①意識障礙少而輕;②偏癱及眼球同向凝視麻痹較少,程度輕,且上下癱瘓程度不一;③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多見,部分可出現癲癇樣發作;④枕葉出血可有一過性黑朦與皮質盲,頂,顳葉出血可有同向偏盲及輕偏癱,優勢半球可有失語,額葉出血可有智力障礙,尿失禁,單肢癱為主,預后較好。
4、丘腦出血的占腦出血的 20%-35%。丘腦為感覺系統的皮質下中樞,但其出血后血腫及水腫常使丘腦本身、及鄰近結構如中腦。網狀結構,內囊的結構或功能受損。臨床常出現:①意識障礙,通常為出血被人腦室或繼發腦子受損所致;②眼球重直性注視障礙,雙眼常呈下視位(又稱落日眼)。瞳孔縮小,光反射遲鈍或消失;③愿覺障礙重,尤其深感覺障礙比淺感覺為重;④丘腦性失語,表現為語言遲滯,錯語、重復語言多。
5、小腦出血約占腦出血的5%-13%,其特征為:①輕型,多無意識障礙,表現突出的是劇烈的頭暈、枕項部疼痛,頻繁嘔吐,行走不穩,常有眼球震顫,病例肢體張力降低及共濟失調,無偏癱及病理癥;如血腫破入林網膜下腔,則腦膜刺激癥陽性;②重癥,發病比一般腦出血更急,昏迷更深,可有腦強直發作,常于數小時內死于枕骨大孔疝引起的呼吸麻痹,常查不出定位體征。
6、腦室出血原發性腦室出血少見,是指腦室內脈絡叢血管或腦室周緣血管膜下1.5cm區以內血管破裂所致;繼發性腦室出血多為腦實質出血破入腦室。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視出血部、腦室內積血量及是否阻塞腦脊液通路而異。原發性輕者僅有頭痛、惡心、嘔吐、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征陽性而缺乏神經系統局灶定位體征。嚴重的腦室出血表現為昏迷、四肢癱瘓。肌張力增高、雙側病理征陽性,雙瞳孔縮小,可見陣發性強直性痙攣或去大腦強直狀態,中樞性高熱,易形成腦病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