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及癥狀
多數有高血壓病史,中老年人多見,寒冷季節發病較多.大多在活動狀態時起病,突發劇烈頭痛伴嘔吐,多有意識障礙,發病時血壓較高,神經系統局灶癥候與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關.
二體檢發現
1.有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早期多血壓顯著升高,重癥者脈洪緩慢,呼吸深緩,常伴中樞性高熱,病情惡化時呈現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瞳孔形狀不規則、雙側縮小或散大、雙側大小不等,光反應遲鈍或消失。腦膜刺激征陽性,眼底可見視網膜動脈硬化和視網膜出血,偶有視乳頭水腫,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齊、肺水腫等。
2.局限性定位體征
①殼核型出血主要有三偏征(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雙眼同向凝視,左側半球可有失語;
②丘腦型可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雙眼垂直性注視麻痹和會聚不能,瞳孔縮小;
③腦葉型意識障礙輕,抽搐發作和腦膜刺激征多較明顯,局灶體征因受損腦葉不同而異;
④橋腦型昏迷深瞳孔小高熱呈去大腦性強直或四肢癱(重型者)輕型者有交叉性麻痹和感覺障礙眼球運動障礙(眼外肌麻痹同向凝視麻痹核間性眼肌麻痹);
⑤小腦型為眩暈眼球震顫共濟失調(輕型)重型者昏迷四肢松軟等;
⑥腦室型者針尖樣瞳孔昏迷深高熱和去大腦性強直.
治療方法
一、治療原則,降低顱內壓和控制腦水腫以防止腦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壓以防止進一步出血。
二、常規治療(一)一般處理;①保持安靜、絕對臥床,應在當地進行搶救,不宜長途運送及過多搬動,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
三、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四、控制高血壓,降低增高了的血壓是防止進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將血壓降得過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維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為宜;
五、止血藥和凝血藥對腦出血并無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礙時,仍可使用;
六、預防及治療并發癥,重癥病人應特別加強基礎護理,定時輕輕更換體位,注意皮膚的干燥清潔,預防褥瘡和肺部感染,癱瘓肢應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動運動,以防關節攣縮;
手術治療
中醫藥、針灸、按摩療法配合治療,對治療和康復有一定效果。
預防辦法
高血壓病人應在醫師指導下,控制血壓,并避免劇烈變動、飽餐、劇烈活動、用力排便、性交等可能誘發血壓升高的因素。如出現劇烈的后側頭痛或項部痛、運動感覺障礙、眩暈或暈厥、鼻出血、視物模糊等可能是腦出血前兆,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
大多數是高血壓病伴發的腦小動脈病變在血壓驟升時破裂所致,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