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fā)炎,由食物中毒引起。癥狀包括:嚴重嘔吐和腹瀉,常連帶有腹部痛性痙攣及絞痛、發(fā)燒、出汗。分急性腸胃炎和慢性腸胃炎兩大類。急性腸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多由于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上消化道病狀及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后出現電解質和液體的丟失,屬于中醫(yī)“嘔吐、腹痛、瀉泄”等病癥范疇。
一、細菌類的成因包括
最常見的是食物受細菌感染,再煮熟或半熟的食物,特別容易染有細菌。蒼蠅和不合衛(wèi)生的烹煮器皿。在室溫下存放食物,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雪柜應在四度之下,熱柜應在六十度以上,可令細菌停止生長繁殖(其實未死的)。葡萄球菌和沙門桿菌通常來自處理食品的人員。尤其是含有奶類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等。
1、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桿菌是最常見的病菌。
2、污染的禽類、肉類及魚類中,常可發(fā)現彎曲桿菌。這種細菌常會引起腹瀉和劇烈的腹痛。
3、大腸桿菌有很多種,大多無害,但有幾種可引起初生嬰兒的急性胃腸炎,這種感染常在育嬰室中蔓延。這和奶樽消毒程序有關。
二、病毒感染往往也可引致胃腸炎及腸炎
輪形病毒是引起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原體。除此之外,可引致胃腸炎的病毒還有腺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毒等等。這種感染可在兩天之內發(fā)病。
三、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素
也可以引致胃腸炎,如紫杉、青性的茄屬植物、牽?;捌呷~樹屬植物等,都含毒素,而馬鈴薯塊莖所生的嫩芽,也是有毒的。
四、有毒的化學品
如砷、鉛及各種殺蟲劑等。若服下這些化學品,在數小時內即可發(fā)病。
五、疾病
阿米巴病、梨形鞭毛蟲病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胃腸炎的癥狀。
六、不良的生活習慣
急性腸胃炎是由于 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fā)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胃腸粘膜損傷等均會引起,而很多人遇到疾病會濫用氨芐、頭孢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會直接刺激腸道,也會引起腸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