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置換基本常識
哪些病人適合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目前認為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活動性結核和血液系統疾病外,許多疾病所致的關節疼痛和嚴重功能障礙,都可采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人的年齡仍為重要參考因素),主要包括:(1)骨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畸形或關節破壞;(2)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關節功能喪失;(3)關節局部的嚴重粉碎性骨折或是創傷性骨關節炎;(4)關節因感染包括特殊感染造成功能喪失;(5)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晚期;(6)股骨頸骨折不愈合或老年股骨頸骨折延遲愈合;(7)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所致關節疼痛;(8)關節部位及周圍的骨腫瘤。
為什么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當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關節發生了結構上的改變后,單純使用藥物治療是不可取的,因為藥物只能部分緩解疼痛癥狀。而人工關節置換可以達到以下目的:(1)緩解疼痛:可以緩解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關節破壞等;(2)穩定關節:穩定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不穩定;如:陳舊性關節脫位、嚴重膝關節不穩定合并的骨性關節炎;(3)矯正畸形:在進行人工關節手術同時矯正關節畸形,使原來存在的畸形得到矯正和改善;(4)改善關節功能:使原來僵硬、活動受限的關節能夠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人工關節的使用期限和療效
關節有走、跑、跳、下蹲等各種功能,而且它還負擔您身體的重量。關節病變后,原來光滑如鏡的表面變成粗糙甚至缺損的表面,這樣就會感到疼痛、行走不便、活動受限、跛行,有時即便輕易的動作也難以做到。以上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關節已破壞,就需要進行手術。用人工關節替代原有破壞的關節來恢復行走等功能。
人工關節手術的最大好處在于能夠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從而在有生之年能夠很好地工作與生活。目前,越來越多的病人都樂意接受人工關節手術治療這一建議。成功的人工關節手術后可以使您無痛地生活,對于已發生破壞的關節來說,其它治療方法均不能達到同等療效。當然,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目前,骨科界正在與工程師和材料學家等一道,不斷改進人工關節材料、工藝和手術技術。
人工髖關節松動后的處理
人工髖關節一旦出現松動,就需要進行關節翻修手術。有專門為翻修手術特制的髖關節假體及手術器械。翻修手術較初次手術復雜,可能需要植骨、更換關節假體類型或使用特制假體等。經過翻修術后,絕大部分病人可以獲得理想的手術結果。
髖關節置換術后的保護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需要您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動習慣,維護關節的穩定性,同時要學會一些簡單的康復知識,進行關節康復鍛煉。要注意防治感染,有感染如扁桃體炎、皮膚感染、手足癬等要積極治療。術后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