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的疾病被稱為胃腸腸息肉,包括有腺瘤、兒童型息肉、炎癥息肉及息肉病等。從病理分為良性腫瘤和炎癥增生的后果。臨床研究發現,只有20%的胃腸息肉與遺傳因素有關,多數還是與飲食不當關系密切,所以大多數的胃腸息肉是可以預防的。胃腸息肉中癌變率最高的腺瘤發病率和飲食中脂肪攝入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當脂肪攝入超過總熱量的40%,可使肝臟合成膽固醇和膽汁增加,從而導致這二者在結腸腸腔和糞便中的含量升高,促進腺瘤的生成。
胃腸息肉病因
胃腸息肉的病因
1、遺傳因素:胎兒在胚胎期,上皮細胞即有易感性。這種特性使上皮細胞在生長發育期快速生長而成息肉。現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發還是單發,建議通過手術治療,如不及時治療,長期便血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導致其貧血。一般經肛門切除就可以治療此病,手術在20分鐘左右就可完成,對孩子沒有其它方面的影響,比較安全。
2、慢性刺激:由于飲食習慣改變,糞便性質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蟯蟲病等腸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糞便干結等,均可刺激直腸黏膜而發病
胃息肉分兩種:
1、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癥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屬于腺體增生延長,排列比較紊亂,腺體之間有較大空隙,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此外,還有與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變,如幼年性息肉變,無惡變傾向;彌漫性息肉變,癌變率可達20%;還有遺傳性息肉變等。
2、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擁擠的增生旺盛的腺體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可達10%—30%,被人們稱“癌前病變”。為了防止胃息肉癌變,應堅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將息肉切除干凈。此外,加強自我保健,把住吃喝這一關,盡量不給胃加重負擔。
胃腸息肉的預防:
要預防腸息肉,減少腺瘤發生,就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一般認為宜低脂肪、高纖維素飲食,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海鮮以及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不長期飲酒。此外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也有助于防止胃腸息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