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銀屑病主要發作于身體的軀干及四肢,一般不發生于頭面、掌跖及粘膜。其皮損特點表現為多數為從淡紅或紅褐色針頭大小到指甲大小的浸潤斑疹或斑丘疹,表面覆以細薄的鱗屑,無點狀出血現象,自覺癥狀不明顯。
副銀屑病的診斷要點如下
1.點滴型副銀屑病
(1)多見于兒童及青年,約2/3為男性,無明顯自覺癥狀。
(2)皮損為多數淡紅或紅褐色針頭至指甲蓋大小的浸潤性斑疹或斑丘疹,表面覆以細薄鱗屑,剝除后表現光滑,無出血點,皮損互不融合,散在分布于軀干,四肢等處,頭面,掌跖及黏膜少見。
(3)約經3~4周后,皮損逐漸變平而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減退斑,但仍可有新疹不斷出現,因此新舊皮損可同時并見。
(4)病程緩慢,一般約半年可逐漸消退,亦有數年不愈者,但健康不受影響。
2.苔蘚樣副銀屑病
(1)皮損是一些類似扁平苔蘚的粟粒至米粒大扁平小丘疹,顏色初為鮮紅,漸變為黃紅,深紅或紫紅,表面覆有細薄灰白色鱗屑,聚成網狀斑片,以后皮損逐漸萎縮,出現毛細血管擴張及點狀色素沉著,與血管萎縮性皮膚異色病的皮損相似。
(2)好發于頸部兩側,軀干,四肢及乳房處,極少見于顏面,掌跖及黏膜,發生于手足者可呈胼胝狀。
(3)經過極為緩慢,可多年保持原狀,自覺癥狀不著,但如發生劇癢,常為向蕈樣肉芽腫轉變的預兆,應注意一旦演變為蕈樣肉芽腫,則瘙癢又減輕或消失。
3.大斑塊型副銀屑病
(1)好發于中老年男性,自覺癥狀輕微。
(2)皮損為境界清楚的斑塊,硬幣至手掌大,數目不定,有輕度浸潤,顏色初為鮮紅或黃紅,漸變為深紅或暗紫紅色,表面覆有少量鱗屑,不易剝離,無點狀出血,皮損可呈豹皮狀外觀或排列與肋骨一致。
(3)好發于軀干,四肢近端,頭面,手足偶可累及,不侵犯黏膜。
(4)病程緩慢,一般不會自然消退,久病后出現苔蘚樣肥厚或萎縮,類似皮膚異色癥的外觀,Ackerman認為此即蕈樣肉芽腫的斑片期損害。
4.小斑塊型副銀屑病
(1)皮損為粉紅色至黃紅色,卵形或長形散在斑片或薄斑塊,常常為指印樣的斑片,上覆少許鱗屑,直徑1~5cm。
(2)對稱分布在軀干及四肢近端,無明顯自覺癥狀,患者一般健康不受影響。
5.痘瘡樣副銀屑病
(1)多見于青少年,嬰兒及老年人罕見。
(2)急性發病,皮損為淡紅色或紅褐色針頭至扁豆大水腫性紅斑,圓形丘疹,丘皰疹或膿皰,有的可發生水痘樣水皰,嚴重者皰內可出血,壞死,結痂,甚至形成壞死性潰瘍。
(3)消退后遺留輕度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也可遺留輕度萎縮斑。
(4)多突然出現于軀干,腋窩,四肢屈側,不累及掌跖,黏膜,嚴重時可泛發全身,皮疹約2周左右治愈消退,但新疹可陸續發生,故病程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5)一般健康不受影響,可伴有發熱,乏力,關節痛及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