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種晶體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和尿酸鹽結晶沉積(痛風石)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關節炎。痛風石除在關節、肌腱及其周圍沉積外,還可在腎臟沉積,并可發生尿酸鹽腎病、尿酸性尿路結石等,嚴重者可出腎功能不全。痛風常與肥胖、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病以及心腦血管病伴發。中醫里常把痛風分為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兩種,這與西醫的觀點一致。中醫認為痛風的發生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氣失固,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襲人體肢體、經絡、肌肉,致筋骨、關節、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不同則痛。
痛風的中醫病因
1、素體陽盛,臟腑蘊毒
臟腑積熱是形成毒邪攻入骨節的先決條件,積熱日久,熱郁為毒是發生痛風病的根本原因。
2、濕熱濁毒,留注關節
濕熱濁毒,根于脾胃,留滯經脈,壅閉經絡,流注關節,若正虛邪戀,濕毒不去,循經竄絡,附于骨節,形成痰核,堅硬如石。所以濕熱濁毒是形成痛風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虛為本,濕濁為標
素體脾虛加之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調,釀生濕濁,外注皮肉關節,內留臟腑,發為本病。
4、外邪侵襲,外邪留滯
肌肉關節致氣血不暢,經絡不通,不通則痛,久則可致氣血虧損,血熱致瘀,絡道阻塞,引起關節腫大、畸形及僵硬。
原發性痛風病因
原發性痛風除少數因酶的缺陷而致外,大多數原因未明。繼發性瘸風均有明確的病因,如骨髓增殖性疾?。杭甭园籽 ⒍喟l性骨髓瘤、紅細胞 增多癥、溶血性貧血、淋巴瘤及多種癌癥化療時,細胞內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產生過多;或因腎臟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晚期,由于腎功能衰竭,尿酸排泄困難 而使血尿酸升高。
1、遺傳因素 臨床所見,痛風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痛風患者親屬合并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非痛風患者。痛風與其他具有遺傳傾向的代謝性疾病(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關系密切。已查明導致尿酸生成過多的嘌呤代謝中,引起酶的活性改變有酶基因突變的遺傳基礎。
2、環境因素 暴飲暴食、酗酒、食入富含嘌呤食物過多是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常見原因。社會經濟狀況的改善,肥胖、高血壓等代謝疾病患病率增加,也使痛風的患病率增加。
繼發性痛風病因
繼發性痛風通常病程短,關節慢性損害癥狀不如原發性典型;且繼發性痛風的病因病都很嚴重、兇險,病情垂危,壽命不長,因此痛風慢性期各種表現少見。繼發性痛風血尿酸濃度常高于原發性者,尿路結石發生率也較高。
1、引起體內尿酸生成過多的病因 如白血病、淋巴瘤進展期,尤其是化療后,真性紅細胞計數增多癥等。嚴重外傷、擠壓傷、大手術后。
2、引起腎臟尿酸排出減少的病因 如重癥高血壓、子癇致腎血流量減少,影響尿酸的濾過;任何原因引起的腎功能衰竭;先天性腎小管功能異常、范可綜合征、巴特綜合征等;影響腎小管分泌尿酸的代謝異常,如乙醇中毒、饑餓過度、酮癥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可引起血液中有機酸含量增多,抑制腎小管尿酸的分泌;一些藥物可引起高尿酸血癥,如乙胺丁醇。
3、影響血液尿酸濃度變化的因素 長期用利尿劑治療、重度腎前性脫水,使血液濃縮、增加血液尿酸濃度。
溫馨提示:痛風的危害很大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引起注意,居住條件要干燥,通風防潮濕,避寒冷,避免過度疲勞,多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臥床休息可減少體力消耗,保護關節功能,避免關節損傷?;謴推趹訌姽δ苠憻?,控制誘發因素。所有的活動均應避免受損關節過度使用和緊張,同時防止精神刺激、過度疲勞、寒冷潮濕、關節局部損傷等誘發因素,以防加重病情。
(參考文獻:《痛風中西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