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在臨床上表現不是很明顯,僅部分患者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而尿頻癥狀又很容易被患者錯認為腎虛,而忽視進一步檢查,因而治愈率較低,病情易反復。診斷尿路感染通常需要進行尿常規檢查,必要時尿液做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
尿路感染的確診保障
臨床上,尿路感染可以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尿培養等作出診斷。
1、體征
體檢對疑診的尿路感染有一定意義。通過對外生殖器的望診和觸診,以判斷有無尿道排出物、尿道口紅斑、龜頭炎癥、陰莖損傷、副睪或睪丸腫大、壓痛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肛診檢查觸診前列腺,當有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時,前列腺腫大、壓痛。
2、癥狀
男性尿路感染分為尿路刺激癥狀和阻塞性癥狀兩大類。一般認為,阻塞性癥狀如果急劇出現并伴有菌尿癥,可反映前列腺感染或炎性腫大。此外,菌尿癥可引起前列腺、副睪、精囊或睪丸的感染,此時可依靠局部癥狀診斷。
3、自然排放尿液
男性自然排出的尿液與女性不同,其污染率<1%,故無需使用中段尿培養,但如初段尿液培養有3種以上的菌種生長,且無一超過80%的生長率,特別是有一種菌種屬非尿路致病菌時,則提示標本污染,必須指導收集中段尿再做培養。
4、留置導尿管收集的尿液
男性長期留置導尿管引起感染的機會大於女性,這是因為有局部并發癥,因此,使用導尿管應嚴格掌握指征,留置導尿管應採用無菌閉式引流,且如有可能盡早拔除。自然排放尿液如果單種或主要菌種菌落數≥103/mL,則診斷為男性真性菌尿可靠。若沿用≥105/mL的標準,則敏感性僅佔62%。
5、膀胱尿液
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需要導尿,但導尿會誘發菌尿癥和損傷尿道口。因此,對無凝血障礙或腹壁缺陷的患者可使用恥骨上穿刺取尿。但如要測量膀胱殘餘尿量或暫時膀胱引流,則導尿法仍有必要。
溫馨提示
很多患者在出現尿痛等癥狀之后,都認為自己只是尿道發炎,隨便吃點消炎藥就行,而不愿去接受正規的醫治,導致了病情的久治不愈。面對身體變化,切記不要盲目自我治療,及時就醫才是正確途徑。
【參考文獻:《臨床診療指南:泌尿外科分冊》《實用泌尿外科和男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