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代謝病,可影響全身各器官。但與眼睛的關系更全為密切,可引起白內障、視網膜病變、暫時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所以,醫生總會叮囑患者要定期做好眼底檢查,避免眼底病變發生。那么,糖尿病眼底病變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眼底病變是怎么回事
眼底病變隨糖尿病病程加長發病率逐漸升高。據國內報導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變為38~39%;病程5~10年者發病率為50~56.7%;10年以上者發病率增至69~90%。
1、早期眼底檢查
可發現視網膜后極部散在微血管瘤和小點狀或小片狀出血,視網膜靜脈充盈擴張、輕度紆曲。隨著病情的發展,除了微血管瘤和點、片狀出血外,同時出現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病變往往波及黃斑區影響視力。
2、進一步發展
視網膜和視乳頭上出現廣泛的新生血管,并有結締組織增殖,視網膜反復出血,棉絮狀滲出增多,嚴重損害視力。
3、晚期或嚴重
可反復發生大量的玻璃體出血,出血如不能完吸收可產生機化條索,與視網膜粘連,引起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殖條索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脫離,最后導致失明。
如果通過對“糖尿病眼底病變是怎么回事”的介紹,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