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像閱片的要點
端椎
脊柱側彎的彎曲中最頭端和尾端的椎體。
頂椎
彎曲中畸形最嚴重,偏離垂線最遠的椎體。
主側彎即原發側彎
是最早出現的彎曲,也是最大的結構性彎曲,柔軟性和可矯正性差。
次側彎
即代償性側彎或繼發性側彎,是最小的彎曲,彈性較主側彎好,可以是結構性也可以是非結構性。位于主側彎上方或下方,作用是維持身體的正常力線,椎體通常無旋轉。當有三個彎曲時,中間的彎曲常是主側彎,芳有四個彎曲時,中間兩個為雙主側彎。
(五) 彎度及旋轉度的測定
彎度測定
1) Cobb氏法
最常用,頭側端椎上緣的垂線與尾側端椎下緣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若端椎上、下緣不清,可取其椎弓根上、下緣的連線,然后取其垂線的交角即為 Cobb氏角。
(2) Ferguson法
很少用,有時用于測量輕度側彎。找出端椎及頂椎椎體的中點,然后從頂椎中點到上、下端椎中點分別畫二條線,其交角即為側彎角。
椎體旋轉度的測定: Nash和Mod根據正位X像上椎弓根的位置,將其分為5度。0度:椎弓根對稱;I度:凸側椎弓根移向中線,但未超出第一格,凹側椎弓根變小;II度:凸側椎弓根已移至第二格,凹側椎弓根消失;III度:凸側椎弓根移至中央,凹側椎弓根消失;IV度:凸側椎弓根越過中央,靠近凹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