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
腦梗塞的影像學表現
1、缺血性梗死
缺血性梗死CT上見低密度灶,其部位和范圍與閉塞血管供血區一致,呈扇形,基底貼近顱骨內板。2-3周時可出現“模糊效應”,病灶變為等密度而消失;增強掃描可見腦回狀強化。1-2個月后形成低密度囊腔。
2、出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CT上在低密度腦梗死灶內,出現不規則斑點、片狀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應較明顯。
3、腔隙性梗死
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質小血管閉塞所致。低密度缺血灶10-15mm大小,好發于基底節、丘腦、小腦和腦干,中老年人常見。
MRI對腦梗死灶發現早、敏感性高。發病后1小時可見局部腦回腫脹,腦溝變窄;隨后出現長T1和長T2信號異常。MRI對基底節、丘腦、小腦和腦干的腔隙性梗死灶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