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因刺激或壓迫到頸部的血管、神經而引起的綜合臨床表現,其病變可累及血管、交感神經等組織器官,因此可導致從上至頭頂下達腳底的種種表現,如頭痛、眩暈等。總而言之,頸椎病形形色色的癥狀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大家要提高警惕。
1、頭痛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癥狀一般同時存在。其中枕大神經病變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因為椎動脈分支枕動脈供給枕大神經,臨床上椎動脈痙攣會引起枕大神經缺血而出現枕大神經支配區頭痛癥狀,為間歇性跳痛,從一側后頸部向枕部及半側頭部放射,并有灼熱感,少數病人有痛覺過敏,觸摸頭部時疼痛加重。
2、眩暈
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癥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會誘發眩暈癥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發病時病人會出現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步態不穩或斜向一方。部分病人有惡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癥狀。
3、突然摔倒
當病人頸部旋轉時突然感到下肢發軟而摔倒。但發病時病人意識清楚,短時間內能自己起來,甚至行走。
4、視覺障礙
由于頸椎病引起椎一基底動脈系痙攣,繼發火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變,少數病人可出現視力減退或視野缺損,嚴重者甚至會失明。
溫馨提示:睡眠姿勢對造成頸椎病影響很大,睡眠應以仰臥為主,側臥為輔,要左右交替。枕高應結合個體體型。一般以仰臥時頭枕于枕上,枕中央在受壓狀態下高度8~15厘米為宜,而在枕的兩端,應比中央高出10厘米左右。睡眠時間要保證在7小時以上,以使緊張的頸椎得到充分的休息。
【參考文獻:《頸椎病自然療法》《頸椎病健康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