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注意事項
濕疹患者應忌辛辣、忌海鮮、忌狗肉、忌牛羊肉。盡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發生。消除精神緊張因素,避免過于疲勞,注意休息。
1、忌口: 忌辛辣、忌海鮮、忌狗肉、忌牛羊肉。關于忌口,也有不同說法, 有人認為,忌口應該視個體差異而定,一味忌口,將使人體喪失大量營養,不利病情好轉。適當的忌口還是必要的,尤其在服用治療性藥物期間,總體來看是利大于弊。
2、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是本類病的一誘發因素,盡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發生。一旦發生應積極對癥治療,以免加重病情。經常因扁桃腺化膿而誘發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議行扁桃腺摘除術。(對于此條扁桃體摘除,應該慎重。)
3、消除精神緊張因素,避免過于疲勞,注意休息。
4、居住條件要干爽、通風、便于洗浴。
5、在日常用藥中,抗瘧藥、β-受體阻滯劑均可誘發或加重病情。
6、內分泌變化、妊娠均可誘發本病并使其加重。
7、多食富含維生素類食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等。
8、清洗患處時,動作要輕揉,不要強行剝離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紅、腫、熱、痛,影響治療,使病程延長。
9、如果是患者是嬰兒,而且是母乳喂養的話,母親一定要在飲食上尋找過敏或刺激的食物。常見的有海鮮、奶類、辣椒等,最好一樣一樣的限制,同時觀察是否和這些飲食有關。首先要吃的比較清淡,然后加用一些新鮮的蛋類或者海鮮,吃后再觀察嬰兒濕疹是什么反應,是皮損加重還是癥狀加重,如果沒有任何反應,可能就不是由食物所引起的濕疹,那就沒有必要限制。
10、成人濕疹必須要注意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患病后首先不能吃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或者是刺激性飲食,然后加用懷疑是過敏的食品,如果濕疹癥狀加重,說明所加的物質是過敏的,就要限制不吃。不要把所有蛋白質類的食物都禁忌掉。尤其是注意的是,蛋白質類食品最好吃新鮮的,同時注意一些防腐劑、人工色素、佐料導致的過敏。
11、老年人可能會動物性蛋白質的攝人會減少,可以多吃一些植物件蛋白、豆類食品、水果和蔬菜。
12.陰虱病與外陰濕疹、外陰騷癢癥應該注意相鑒別。
13、盡量少接觸化學成份用品,洗衣粉長期接觸的話也會導致癥狀加劇的。
濕疹中醫辨證
濕疹在中醫文獻中擁有“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多種別稱,分發作部位及人群不同又有多種分類。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專家認為這與氣候的變化、日常生活中大量化學制品的應用、都市生活飲食結構的改變等有密切聯系。
水流濕,火就燥。中華傳誦的各式俗語民歌皆以現實為引、暗指事物百態、流傳人生。如水火之理,中醫認為濕熱累積、余火上涌、集內外風濕熱邪淫浸肌膚而生濕疹;又或者飲食不節,過食辛腥、脾失健運而生濕疹。此外,濕熱蘊久,肌膚失養也可導致類似病狀。
濕疹的治療應以“養”“防”為主:養,即以傳統中藥固本培元,化除體內瘀毒,增強人體抵抗能力;防,即為細心查清造成濕疹的過敏來源,調整生活作息,改善生活習慣,避免頑疾反復發作。
濕疹疾病簡介
濕疹,屬于比較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濕疹(eczema)是一種具有多型性皮疹及滲出傾向,伴有劇烈瘙癢,易反復發作的皮膚炎癥。[1]為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淺層及表皮炎癥。[2]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征,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以后復發或加劇。近年來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系。根據濕疹部位癥狀不同可分為小腿濕疹,陰囊濕疹,乳房濕疹,手部濕疹,肛門濕疹,小兒臉部濕疹等。
濕疹病因病理
濕疹的發病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所致。急性期,表皮海綿水腫,棘層內及角層下水皰,可見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真皮淺層小血管擴張、血管周圍輕度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亞急性、慢性期表皮增厚,有角化不全、角化過度、輕度海綿水腫。慢性期表皮突顯著延長。真皮淺層小血管周圍輕度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毛細血管數目增多,內皮細胞腫脹和增生。
遺傳因素
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系。
環境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環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環境包括群體環境與個體環境,人類的群體環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積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積的氣傳致敏菌源等。個體小環境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由于人們的生活約2/3的時間在室內,因此,個體小環境對濕疹的影響更加密切。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指日益增多和復雜的環境性變應原,包括:
1、人造織物、人造革品、與衣著有關的印染劑漂白劑、光亮劑、防蛀劑、防霉劑、堅挺劑等現代衣著的環境性變應原。
2、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用于食品生產的化肥、農藥、人工飼料、飼料添加劑,用于食品加工的防腐劑、礦氧化劑、香料、色素、催熟劑、增稠劑等,現代飲食環境性變應原。
3、人造建筑構件、化學涂料、塑料制品、橡膠制品、人造纖維、膠合劑、防水劑、家用及辦公室電子器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居室清潔劑、殺蟲劑的功能現代居住中的環境變應原。
4、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制造汽車,舟船,飛機的材料,道路的瀝青路面,馬路旁綠化植物的花粉等現代交通的環境性變應原。
5、洗滌劑工廠中制造洗滌劑所有的酶制劑,塑料工廠的甲苯二異氰酸酯,橡膠工廠的乳膠,制藥廠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學原料等現代職業的環境變應原。
6、某些現代生活方式有關的環境性變應原,如使用化妝品及貓、鸚鵡等。當人體長期生活在這種不良環境因素影響之下時,可導致免疫功能失調,最終造成對環境的變態反應,從而引起濕疹。
感染因素
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霉、分枝孢霉、點青霉、煙曲霉、鐮刀霉、產黃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其依據主要有三個方面:
1、某些濕疹患者的皮損微生物檢出率較高。
2、皮膚微生物對某些濕疹有致病作用。
3、抗微生物治療對某些濕疹皮炎有效。
濕疹臨床表現
一、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一)急性濕疹 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二)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三)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有鱗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斑丘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
二、皮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對稱性分布。
三、自覺瘙癢劇烈。
四、病程不規則,常反復發作,遷延難愈。
五、常見特定部位的濕疹有耳濕疹、手足濕疹、乳房濕疹、肛門外生殖器濕疹、小腿濕疹等。
濕疹臨床分型
濕疹可發生于任何部位,常見于面部、耳后、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布。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者并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濕疹病因比較復雜,和變態反應有密切關系,主要特征是反復發作,皮膚呈輕重不同的發炎狀態,瘙癢感比較劇烈,臨床分為3種類型:
一:急性濕疹
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癥減輕,皮損可在2~3周后消退,但常反復發作并可轉為亞急性或慢性濕疹。 在早期或急性階段,患處有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的水皰,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
二:亞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后,仍有劇烈瘙癢,皮損以丘疹、結痂和鱗屑為主,可見少量丘皰疹,輕度糜爛。治療恰當數周內可痊愈,處理不當,則可急性發作或轉為慢性濕疹。 在亞急性狀態,滲液減少及結痂,患處由鮮紅變暗紅,沒有大片的糜爛;在慢性狀態,滲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結痂,往往和鱗屑混合而成鱗屑痂,患處顏色更暗或是發生色素沉著,有時色素減少,在皮紋尤其運動程度較大的部位容易發生裂口,長期摩擦搔抓能引淇顯著的苔蘚樣化,和神經性皮炎(慢性單純苔蘚)不易區別。
三:慢性濕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為慢性濕疹。其表現為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著,皮損多為局限性斑塊,常見于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濕疹、耳周濕疹、陰囊濕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濕疹等。
濕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系。
濕疹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
(一)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了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二)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盡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局部治療
應溫和、無刺激性,具體用藥視病期及皮損情況而定。
(一)急性濕疹 無滲出時,爐甘石洗劑,每日4-6次外用。瘙癢明顯時酌加糖皮質激素乳膏外用。如1%氫化可的松乳膏或0.0.1%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0.1%曲安奈德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霜(商品名艾洛松)等,每日1-2次外用。有滲出時,首先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鹽水等作冷濕敷,每次30-60分鐘,每日2-4次濕敷或持續濕敷,濕敷間歇或晚間可用40%氧化鋅油外涂,滲出減少后改用氧化鋅糊膏。
(二)亞急性濕疹 可選用糊劑,如氧化鋅糊膏或5%糠餾油糊膏,糖皮質激素乳膏劑,每日2-3次外用。
(三)慢性濕疹 可選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劑、軟膏或硬膏、氧化鋅軟膏劑焦油類軟膏。
1.糖皮質激素類 多用1%氫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 0.05%倍氯米松軟膏、0.1%曲安奈德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鹵米松乳膏(商品名奧能皮膚膏)或復方鹵米松霜(商品名新適確得)、 0.02丙酸氯倍他索霜(商品名恩膚霜)等,選擇其中1-2種,每日2-3次外用;15%氧化鋅軟膏,每日2-3次外用;焦油類,如5%-10%黑豆餾油軟膏、10%魚石脂軟膏、10%糠餾油軟膏等,選擇其中1種,每日2-3次外用。也可選用非糖皮質激素類抗過敏外用制劑,如5%乙氧苯柳軟膏(商品名艾迪特)、5%-10%色甘酸鈉乳膏或軟膏,每日2-3次外用,2-4周為一個療程。
2.對肥厚頑固皮損,可用去炎松尿素軟膏、0.1%去炎松二甲基亞砜溶液;也可將上述藥膏加塑料薄膜或玻璃紙封包,每晚1次;還可用含有糖皮質激素激素的硬膏貼于小片肥厚皮損處。
(四)濕疹繼發感染 如繼發細菌感染,除選用有抗感染作用的濕敷液如0.05%黃連素溶液濕敷外,可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混合制劑,如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外用,或加用2%莫匹羅星軟膏(商品名百多邦)或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或1%紅霉素軟膏等外用,每日2-3次;如繼發真菌感染,可聯合外用抗真菌藥物。市售有糖皮質激素、抗真菌藥和抗生素混合外用制劑,如皮康乳膏、派瑞松軟膏、復方康納樂乳膏等,可酌情選用。
(五)糖皮質激素皮損內注射 用于小片肥厚而頑固性損害及錢幣形濕疹,如2.5%-5%醋酸潑尼松龍混懸液或曲安奈德混懸液或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寶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 5mg,倍他米松磷酸鈉2mg)加等量1%-2%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做損害內或真皮淺層局部封閉注射,宜采用多點注射,用量根據皮損大小而定,醋酸潑尼松龍混懸液每1-2周注射1次,后兩種藥每3-4周注射1次,共3-4次。應注意局部皮膚萎縮等副作用發生。
濕疹常見用藥
(1)含皮質激素的藥物外擦濕疹療效是肯定的,對輕癥或范圍小的濕疹可以選擇;對面積大的濕疹或反復發作的濕疹,如果頻繁或大量或長期應用含皮質激素的藥物,會有全身和皮膚局部的副作用,全身副作用先不說,其皮膚局部副作用則提醒我們要慎重選擇。
(2)含皮質激素藥物的皮膚局部副作用較突出的是藥物依賴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藥物依賴性皮炎指濕疹不能停用皮質激素類藥物。反跳性皮炎指皮質激素外用后,濕疹病情可以迅速好轉,但一旦停藥后,在一兩天內用藥部位(特別是面部)可發生赤紅、觸痛、瘙癢、裂口、脫屑,以致發生膿皰,濕疹更加重,當重新涂用激素后,病情很快好轉或消失;如再停藥,反跳性皮炎再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
所以盡量避免較長時間或短期大劑量外用皮質激素類藥物。目前中藥草本霜克服了這一弊端,治療安全徹底。
濕疹預防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干爽: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宜用溫水和不含堿性的沐浴劑來清潔寶寶的身體。患有間擦疹的寶寶,要特別注意清洗皮膚的皺褶間。洗澡時,沐浴劑必須沖凈。洗完后,抹干寶寶身上的水分,再涂上非油性的潤膚膏,以免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寶寶的頭發亦要每天清洗,若已經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細清洗頭部便可除去瘡痂。如果瘡痂已變硬粘住頭部,則可先在患處涂上橄欖油,過一會再洗。
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媽媽在飲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魚、蝦、蛋等容易使濕疹加重的食物。
修短指甲:若患上劇癢的異位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家長要經常修短寶寶的指甲,減少抓傷的機會。
避免受外界刺激:家長要經常留意寶寶周圍的冷熱溫度及濕度的變化。患接觸性皮炎的寶寶,尤其要避免皮膚暴露在冷風或強烈日曬下。夏天,寶寶運動流汗后,應仔細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時,應替寶寶搽上防過敏的非油性潤膚霜。
濕疹飲食禁忌
很多濕疹的發生都是緣于患者不恰當的飲食習慣,例如辛辣刺激性食物、致敏性食物和高糖食物都易引起皮膚變態反應,而高糖類食物更可能造成皮膚感染和潰爛。皮膚濕疹患者還應當忌食辣椒、茴香、豬頭肉、肥豬肉、黃芪、黃精、紫河車、銀耳、燕窩、荔枝、 飴糖、蜂蜜、蜂王漿、公雞、烏賊魚、鱸魚、花椒、洋蔥、大蒜、芥末、胡椒、桂皮、韭菜、竹筍、蘑菇、蝦、黃刺魚、海帶、海蜇、淡菜、紫菜、大棗、掛圓、白酒、人參等。在治療濕疹方面的藥膏有歐其貝康,它并提高身體的自身免疫功能,防止系列并發癥的發生,綜合治療。
濕疹診斷鑒別
濕疹輔助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減少
2.用Tzanck細胞學檢查法 皰底涂片可見有巨細胞。
3.組織病理 表皮內或表皮下可見水皰或膿皰,有網狀變性和氣球變性,常有多核上皮細胞,真皮有大量炎細胞浸潤,以中性白細胞為主。
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濕熱癥,血虛風燥癥。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
偏濕者皮膚的水泡較多,搔后泡破滲出黏體,患者會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癥狀,中醫以除濕止癢湯治療。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的問題,病情日久,患者皮膚會呈現暗淡不紅、滲液少、有淡黃色的脫屑或結痂的斑片,臉色也較蒼白,胃口不好、腹脹、排便稀軟,中醫多采用除濕胃苓湯治療。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屬于“血燥”型,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醫建議,濕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蓮、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
濕疹幼兒急疹
概述
幼兒急疹(exanthema subitum),又稱嬰兒玫瑰疹(roseola infantum)或第六病(sixth disease),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疹性熱病。臨床特征為突發高熱,3-5天熱退出疹,皮膚上出現玫瑰色斑丘疹,1-2天即退。全身上出現玫瑰色斑丘疹,1-2天即退。全身癥狀輕微,伴白細胞總數下降,淋巴細胞增高。
病因及發病機理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系病毒引志。病毒分離研究表明,以埃可16型閏毒為最多見。本病的傳播秀可能是通過空氣飛沫途徑,亦可能是腸道傳播。患者幾乎全屬2歲以下幼兒,大多數為6-12個月嬰兒,冬春季節是發病高峰。得病后要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2次得病。
熱退出疹的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也稱幼兒玫瑰疹,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多見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6個月以內的嬰兒可能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而很少得病。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以后不會再得第2次。本病的特點是急性起病,突然高熱達40℃,持續3-4天后體溫突然下降,在體溫下降的同時或銷后答身迅速出現皮疹,皮疹由頸部及軀干開始,迅速波及四肢。皮疹為疹大多為散在性,少數相互融合。皮疹1-2天后全部消退,不留色素沉著;頸部、枕后表淋巴結可輕度腫大,但無壓痛,不如風疹明顯,病人雖有高熱,但是全身癥狀輕,精神較好,僅有輕度咽紅,有時伴有咳嗽。
周圍血白細胞總數降低,分類以淋巴細胞占多數,這是幼兒急疹周圍血象的特點。幼兒急疹出疹前就是有經驗的醫生也難以確診,一旦體溫驟退,出現典型皮疹即可診斷。此時可能已為"馬后炮",因為家長已經為嬰兒數天的持續高熱急得團團轉。好在幼兒急疹預后良好,很少有并發癥發生,無并發癥時不必用抗生素。治療主要為對癥處理,高熱時可適當用退熱劑。
臨床表現
幼兒急疹本病的潛伏期為7一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發熱39一40度,高熱早期可能伴有驚厥,病人可有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熱期間有食欲較差、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等癥狀,咽部輕度充血,枕部,頸部及耳后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3一5天后驟退,熱退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于軀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一2天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腫大的淋巴結消退較晚,但無壓痛.在病程中周圍血白細胞數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可達70%-90%.
診斷依據: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發病年齡和發病季節,有以下幾點
1.驟起高熱,而其它臨床癥狀較輕。
2.頸.枕.耳后淋巴結腫大壓痛。
3.周圍血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分類計數較高。
4.發病年齡在2歲以內。
幼兒急疹 - 臨床特點
一、潛伏期:10~15天
二、前驅癥狀:一般無
三、好發季節:冬春季
四、好發年齡:2歲以下嬰幼兒
五、皮疹特征:突發高熱(39~40℃),持續3~5天后退熱,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周圍繞以紅暈,類似風疹、麻疹或猩紅熱。皮疹先發于軀干,后向面部及四肢擴展,四肢末端及掌跖多無皮疹,粘膜無明顯皮疹。
六、預后:有自限性,經1~2日后退盡.
七、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先升高后減少,淋巴細胞可高達70%~90%。
鑒別診斷
麻疹,藥疹
一、對癥處理,高熱時注意降溫。
二、加強支持療法,臨床上有時可見周歲以內的小嬰兒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發燒,體溫—般為高熱。高燒時小兒精神稍差,有時出現輕咳、流少量清涕等癥狀。也有的無任何癥狀。當熱退時精神好,嬉戲如常,一般納食欠佳,大便正常。高燒一般在39℃左右,持續3天左右熱退,隨即皮膚出現紅色較密集的皮疹,壓之褪色,不癢。大約l~2天自行消退,其間小兒無任何不適,活動、飲食等日常生活均正常。因為本病有發燒、皮疹,故有的家長誤認為孩子患了麻疹。其實這是由病毒引起的兒童特有的一種輕型發疹性傳染病。本病好發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見到。
診斷及治療
【鑒別診斷】
(1)麻疹
吸道卡他癥狀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發疹和發熱可同時存在。
(2)風疹
前已發熱6~24小時,高熱同時發疹,頸后、枕后淋巴結腫大。
(3)藥疹
藥史,末梢血淋巴細胞不高。
幼兒急疹治療原則:本病為一自限性疾病,無特殊治療方法,主要是加強護理及對癥治療。
1.一般治療:患兒臥床休息,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飲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C等。
2.對癥治療:高熱時物理降溫,適當應用阿斯匹林5一10mg/(kg·次),每日2一3次,一旦出現驚厥給予苯巴比妥鈉或水合氯醛,可適當補液。
中醫治療早期治宜疏風解表,出疹期宜清熱涼血。
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對癥處理,及時退燒,沒有其他特殊處理方法。中醫認為本病初起多因外感時邪,郁于肌膚與氣血相搏,外發肌表。故應采用疏表清熱之法。常選用蘆根10g,金銀花6g,野菊花8g,連翹10g,淡竹葉3g,黃芩6g,薄荷3g,丹皮5g等具有疏表清熱,涼血解毒之品。應用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促進退燒,防止留有余邪的作用,水煎后每日分3~5次服用,每次喝30—50ml。值得一提的是中藥的熬制,這種藥性的藥物應先用水浸泡半小時,待開鍋后,微火熬15分鐘即可,這樣可以保存藥性,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也可用銀花10g,野菊花15g,貫眾6g熬湯代水喝,同樣有清熱解毒透表之功效。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及時退燒,不留余邪。
預防和護理
在預防和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幼兒急疹①周歲以內的小兒形氣未充,發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不要帶孩子去串門或公共場所。因為公共場所人多,細菌及病毒在空氣中的密度相對比較高,這樣小兒染上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②周歲以內小兒飲食一定要有規律,在能添加副食后要注意蔬菜的攝入。中醫認為脾胃為人的后天之本,飲食規律、豐富,納食正常才能促使小兒很好的發育成長。身體強壯后,抗病能力自然會增強。
③在小兒發熱期間,應多給孩子飲水,以溫開水為佳,不要喝甜水。因為小兒發熱時食欲欠佳,甜水會進一步影響小兒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肥甘厚味會使氣機壅滯,影響脾胃運化、消化功能。
④患病期間小兒體虛,應特別注意避風寒,慎勿汗出當風,那樣會招受新邪而致病情反復。小兒發熱汗出時,可用溫熱的濕毛巾或柔軟的干毛巾給孩子擦拭,這樣既可散熱又很舒適。
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本病一般病程較輕,預后良好。所以當您的孩子患了此病,也不必驚慌,按上述方法去做,一般都可痊愈,倘若病情反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幼兒急疹并不需要做特殊的護理。因為不會引起并發癥,所以沒有預防并發癥的藥物。如果從發病初期就知道是幼兒急疹,就沒有必要給嬰兒吃藥(不過能做到這一點非常難,連專業醫師也不一定能在初期就確診)。讓嬰兒自然痊愈對母嬰雙方都有好處。既不會受到藥物的傷害,也不必為看醫生到醫院的候診室長時間等候。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嬰兒有病不去看醫生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的。這個勇氣,在面臨自己的寶寶時,總是要很大很大才行,常常我們都無法鼓起這樣的勇氣,在聽到親戚、鄰居在一旁的其它猜測時,多少就會有些動搖。幸好我之前對幼兒急疹早就有所了解,有所準備。聽過好幾例,寶寶得了幼兒急疹,給醫生誤診了,打了吊針后反而加重病情的!
7個月以后的嬰兒,在發燒時可以用冰枕冷敷頭部,但嬰兒不愿意不要勉強。我個人認為還是最好用物理降溫法比較好,就是用溫開水給寶寶擦拭身子,不過一定注意別讓寶貝涼著。嬰兒不愛喝奶時,應在調配牛奶時少加1勺奶粉使牛奶的濃度稀一些。有的嬰兒雖然不想喝奶,但果汁還是愿意喝,可多喂些稀釋的果汁。第3天時嬰兒的大便會變稀,對此也不必做特殊的處理,只是將牛奶調稀一些就可以。冬天,在疹子消失之前盡量不給嬰兒洗澡,盛夏時節,在第3天退熱以后,如果嬰兒喜歡洗澡可以給他洗。洗澡可以使嬰兒睡覺香甜。
癥狀
寶寶首先是持續3~4天發高燒,體溫在39~40度之間,熱退后周身迅速出現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沒有脫屑,沒有色素沉著。這些嬰兒在沒有出現皮疹前也有發熱,熱度可以比較高,但是感冒癥狀并不明顯,精神、食欲等都還可以(這點與你家寶寶很象),咽喉可能有些紅,頸部、枕部的淋巴結可以觸到,但無觸痛感,其他也沒有什么癥狀和體癥。當體溫將退或已退時,全身出現玫瑰紅色的皮疹時才恍然大悟,其實這時幼兒急疹已近尾聲。幼兒急疹對嬰兒健康并沒什么影響,出過一次后將終身免疫。
嬰兒在6個月以后易發幼兒急疹的原因是由于從這個時候起,嬰兒從母體獲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失。沒有哪種病會像幼兒急疹這樣,使不同的嬰兒具有如此相同的病程。一般的疾病總會有癥狀的輕重之分,有的還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幼兒急疹卻不分月齡、季節、地區,病程千篇一律,且沒有任何并發癥。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發病的初期只是持續發熱3天。嬰兒與往常不同,氣色不佳且沒有精神,一摸頭部很熱,量體溫在38到39度左右。有時出現輕咳、流少量清涕等癥狀。然后在第4天退燒以后開始出疹。在發熱的頭3天里,嬰兒的癥狀與“感冒”、“睡覺著涼”、“扁桃體炎”是完全一樣的。只有到退熱后疹子出來,才能最后確診。退熱后,嬰兒的胸部、背部會出現像被蚊子叮了似的小紅疹子,這些疹子到晚上就會漸漸擴散,到了晚上就會波及到臉、脖子和手腳。對嬰兒麻疹有所了解的人會誤以為是麻疹。可是麻疹在出疹子時有高熱,而幼兒急疹則是在退熱以后才會出疹子的。嬰兒雖然已退熱,但仍是萎靡不振、愛哭,第3天晚上或者第4天晚上還會排稀便。完全恢復要在第5或第6天,嬰兒的疹子變少,精神也恢復到發病前的正常狀態,到這時可以說嬰兒已以痊愈了。
幼兒急疹并發癥
可致高熱驚厥,偶有并發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報告。
幼兒急疹飲食保健
根據不同的癥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癥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注意事項
本病應注意與麻疹鑒別:幼兒急疹與麻疹不同之處在于本病癥狀較輕,患兒在發熱期間精神、食欲均較好,它的特點是熱退疹出,疹子在1~2天內自行消退。而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飲食,具有卡它癥狀等。當疹出時熱勢更盛,其疹子的發出一般是從頭面、發際開始,遍及全身,出疹時間也比幼兒急疹長。臨床上兩種疾病的區分并不難。
本病還應與風疹鑒別:風疹多發生于冬春季節,發熱較輕。一般38℃左右,伴見咳嗽,特殊的皮疹細小如沙,色淡紅,并有枕后淋巴結及耳后淋巴結腫大。發病的患兒年齡以幼兒居多,也可見于學齡兒童。與本病鑒別主要是出疹時間,疹形及年齡。幼兒急疹是好發于1歲以內的小嬰兒,皮疹鮮紅,疹形比風疹大,且為熱退疹出,故臨床上不難鑒別。
(一)幼兒急疹發病時最讓媽咪擔心的就是高燒不退,即使服用退熱藥,也要不了多久體溫就會又升高。但媽咪應該注意到,寶貝雖然熱度很高,但精神狀態并不是太壞,基本不影響玩耍和飲食。這一點是與其他疾病有所不同的。幼兒急疹患病后,患兒可以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發病。
(二)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
(三)如果是還在哺乳期間的寶貝,媽媽則需要增加液體補充量,孩子生病時都比較依賴媽媽的哺乳,盡量的多喂奶。媽媽注意飲食中要杜絕雞蛋、魚類、蝦類、蒜、韭菜等食物,生冷或辛辣食物也不要碰。
濕疹玫瑰糠疹
概述
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病因尚未明確。以往有傳染(真菌、細菌)、病灶、變態反應,代謝障礙等多種學說,但均未能得到確證。家族中雖有同患者報告,但與遺傳及種族無明顯關系。從本病的發病過程、季節影響、甚少復發等,均提示本病可能與某種傳染因素有關,目前均傾向于病毒感染,曾有認為糸小DNA病毒(picornavirus)所致,亦有認為系身免疫病者,均尚待繼續研究確證。
玫瑰糠疹是一種人體皮膚很常見的發炎性皮疹。本病好發年齡於十至三十五歲。其他年齡層較少見,男女發病的玫瑰糠疹剛發作時往往為一單一性較大的粉紅色斑塊,呈橢圓形、邊緣有輕微脫屑,常見於胸腹部或背部。一般會誤判為霉菌感染。
此一單一性較大的粉紅色斑塊,有一個特別名稱叫稱為斥候斑( herald patch )。隨后的一、兩周里,身上、四肢陸續出現愈來愈多的斑點或斑塊,可能蔓延至頸部,但甚少侵犯臉部。這些較遲產生的斑塊與斥候斑外觀類似但一般面積較小。約有40-50%的患者會有輕微的搔癢感,在較高溫的環境下,搔癢感有時會變得較為嚴重。有部分患者在紅疹出現前會有疲倦、等類似感冒的癥狀。玫瑰糠疹一般在斥候斑產生兩周左右會達皮疹發作的高峰期,隨后即會自行逐漸消退,一般約六至八周左右可完全消失,但有一些患者皮疹可能會持續較久些,少數病患更可達數月之久。[1]
病理原因
玫瑰糠疹尚未明確。因為本病有季節性發作,皮疹有自限性,很少復發,初起為前驅斑,又未發現任何確定的變態反應性的物質引起本病,因此多數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最近中國宋馥香等研究玫瑰糠疹與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血清柯薩奇B組病毒特異性IgM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血清循環免疫復合物的含量急性期明顯高于恢復期,中和試驗和病毒分離都證明患者體內有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這些結果提示玫瑰糖疹的發病與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有直接關系(宋馥香等。玫瑰糖疹與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關系的研究。中華皮膚科雜志。1994;27∶144)。
此外真菌,細菌感染或螺旋體等其他微生物的病源說法也未被證實。也有人認為是某種感染的一種過敏診或胃腸中毒的皮膚表現。
病理改變
組織病理:表現為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的改變,表皮可見灶性角化不全,輕度棘層增厚,海綿形成和細胞內水腫,真皮淺層有中度血管擴張,水腫和淋巴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初起的損害是在軀干或四肢某處出現直徑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紅斑,有細薄的鱗屑,被稱為前驅斑,數目為1~3個。約1~2周以后軀干與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片,常對稱分布。開始于軀干,以后逐漸發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徑 0.2~ 1cm大小,常呈橢圓形,斑片中間有細碎的鱗屑,而四周圈狀邊緣上有一層游離緣向內的薄弱鱗屑,斑片的長軸與肋骨或皮紋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少數病人的皮損僅限于頭頸部或四肢部位發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為4~8周,但也有數月,甚至7~8個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后一般不復發。
有少數病人開始皮損為紅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這類病人常有劇癢,稱為丘疹型玫瑰糖疹。
另有一類病人,發病急驟,無前驅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出現大片紅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劇癢,損害迅速擴至軀干與四肢,這些損害漸漸在中央部位出現結痂性損害,痂皮脫落而呈玫瑰糖疹樣皮損,這類病人可能是自家敏感性反應所引起,故稱之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與玫瑰糖疹的關系還待進一步研究。
少數病人可出現全身癥狀,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可有發燒。
本病多發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發。
鑒別診斷
玫瑰糠疹根據前驅斑,好發部位,皮疹的形態有典型紅色圈狀游離緣向內的糠狀鱗屑性斑片,皮疹長軸與皮紋平行,不難診斷。
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銀屑病 皮疹好發于四肢伸側及時膝部,有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Auspitz征,早期皮疹冬季加重,夏季消退或減輕,病程長,易復發。
2、脂溢性皮炎 皮疹好發于頭、面及胸部,頭發部位皮疹可見油脂狀鱗屑,可有脫發,軀干部位皮疹無特殊排列特征,也無前驅斑。
3、花斑癬 在軀干部位皮疹排列無特殊性,真菌性接鏡檢陽性。
4、梅毒 斑疹性梅毒損害大小一致,并很快變為淡棕色,無鱗屑或僅有少許鱗屑,有全身淋巴結腫大,血清反應陽性。
治療
因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癥狀和縮短病程。
1、玫瑰糠疹組合療法 內服加外用效果很好。在急性期禁忌熱水洗燙和肥皂的搓洗。禁用強烈刺激外用藥物,臨床上見到很多由于一般治療注意的不夠,因而延長病程,或轉變成自家敏感性皮炎。
2、抗組織胺藥物 可適當應用抗組織胺藥物,例如撲爾敏,賽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大量此類藥物的使用可導致嗜睡、肝腎功能中毒等毒副作用。
3、中醫中藥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清熱涼血,祛風止癢,一般用涼血消風湯有效,輕型病人可用紫草30g,水煎服,
玫瑰糠疹每日一次有效。
4、紫外線照射 急性炎癥期過去后,要是采用紫外線斑量照射能促進損害的消退。
5、外用藥治療 可采用爐甘石洗劑外涂。
針灸治療
取穴方一:大椎、肩胛崗、肺俞。
方法:用點刺放血法。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絡點刺2-3下,使之出血。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屢用效佳。
附記:引自《外治匯要》。亦可配合針后拔罐。
取穴方二:身柱、風門、肝俞、脾俞。
方法:用點刺放血法。每取3-4個穴(每次1側)交替使用。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絡點刺2-3下,使之出血,針后或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取穴方三:大椎、身柱、肩胛崗。皮損在上肢肩背者配肩(骨+謬)、曲池;在腰以下者配腎俞;在臀股以下者配血海或委中。
方法:用刺血加拔火罐法。用三棱針點針后拔火罐15-20分鐘,以局部紅紫并出血0.5-1.0毫升(每穴)為度。同時可配合耳尖點刺放血。待皮疹大部消退,僅殘留少許皮損,則取主穴配合皮損局部圍刺加拔火罐。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屢用效佳。
附記:高淥紋經驗。忌食辛辣、魚腥食物。
取穴方四:大椎、風門、肩(骨禺)、百蟲窩、委中。
方法:用點刺放血法。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和穴位附近血絡點刺,使之每穴出血數滴。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主治:玫瑰糠疹。
效果: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2-3個療程即可見效或痊愈。
附記:忌食辛辣魚腥食物,調情志、避風寒,有利于鞏固療效。病重者可配合中藥內服,有利于提高、鞏固療效。
中藥治療
治法:玫瑰糠疹組合療法 清熱涼血,散風止癢。
方藥:白茅根30g,生地15g,丹皮10g,生槐花15g,紫草根15g,赤芍15g,白鮮皮15g,地膚子10g,防風10g,若劇癢者加刺蒺藜、苦參;心煩口渴加川黃連、天花粉;久治不愈者加雞血藤、丹參。或用涼血散風湯,亦可用紫草15g,甘草3g,水煎內服。 如嫌太繁瑣,可直接購買玫瑰糠疹組合療法成劑。
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
在急性期禁忌熱水洗燙和肥皂的搓洗。禁用強烈刺激外用藥物,臨床上見到很多由于一般治療注意的不夠,因而延長病程,或轉變成自家敏感性皮炎。
2.抗組織胺藥物
可適當應用抗組織胺藥物,例如撲爾敏,賽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也可用維生素C。
3.紫外線照射
急性炎癥期過去后,要是采用紫外線斑量照射能促進損害的消退。
4.外用藥治療
可采用爐甘石洗劑外涂。
輕者無主觀自覺癥狀,病程有自限性,不需治療,也可自行消退。急性發作期,應避免各種刺激和潮濕。治療目的是為了減輕癥狀,縮短病程。但有些療法的確切效果尚難以評價。
1.全身治療
給抗組胺藥物內服,炎癥明顯時可用0.25%鹽酸普魯卡因10ml靜脈封閉,10%硫代硫酸鈉10ml靜脈注射或維生素B12100μg肌內注射,每天1次。亦可試用聚肌胞每次2mg,肌內注射,隔天或3天注射1次。此外,可酌用人血丙種球蛋白或恢復期血漿注射。重癥者或病程遷延者,可酌情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嚴重的水皰型病例還可就用氨苯砜治療。
2.局部對癥治療
原則為緩和消炎、止癢、保護。急性期勿用熱水浴及肥皂。避免使用刺激性藥物。可選用爐甘石洗劑,5%硫黃洗劑或硫黃乳劑樟腦霜等,亦可與皮質固醇乳劑合用。對頑固久治不愈者可酌用5%黑豆餾油皮質類固醇乳劑。
3.物理療法
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用Ⅰ~Ⅱ度紅斑量,2~3天1次,10次為一療程,可縮短病程,改善癥狀,用于急性炎癥消退或頑固性者,炎癥明顯和有滲液者禁用。
4. 玫瑰糠疹組合療法
玫瑰糠疹組合療法采用內服和外用兩種藥品,內服抗氧化劑,具有提高身體免疫力,淡化色素沉著,保護皮膚細胞不會氧化的作用。
預防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增加抵抗力,避免受到感染。
小兒預防本病居家護理要點:
1、高燒時注意幼兒精神狀況:感染玫瑰疹時,幼兒精神,體力都還不錯,但若幼兒出現精神不佳或有其他狀況時,就要到兒科門診看看是否有其他的疾病了。
2、退燒藥:高燒時可服用醫生開的退燒藥。
3、多喝開水:讓孩子多喝開水多休息[3] 。
危害
玫瑰糠疹是一種具有自愈能力的皮膚病,很多患者在患病后選擇讓疾病自己自愈,殊不知很多情況下更是加重了玫瑰糠疹。玫瑰糠疹好發于春秋兩季,中青年人發病較多,女性稍多于男性,發病最初是在軀干部出現一個圓形淡紅色斑,被稱為“母斑”。
玫瑰糠疹有一些特殊的類型:對僅出現母斑,之后無子斑的稱為頓挫型;有些患者皮疹有滲出傾向稱為慘出型,這型皮疹常伴較為明顯的瘙癢;偶見皮疹以四肢遠端為主;個別患者皮疹可持續數月。如掌跖受累,可出現脫皮。
玫瑰糠疹多發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發。初起的損害是在軀干或四肢某處出現直徑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紅斑,有細薄的鱗屑,被稱為前驅斑,數目為1~3個。約1~2周以后軀干與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片,常對稱分布。
開始于軀干,以后逐漸發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徑0.2~ 1cm大小,常呈橢圓形,斑片中間有細碎的鱗屑,而四周圈狀邊緣上有一層游離緣向內的薄弱鱗屑,斑片的長軸與肋骨或皮紋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一、使患者皮膚表層出現玫瑰色、白色糠狀破損,并伴隨鱗屑脫落,大范圍傳染可導致毀容,危害人際交往。
二、所引起的瘙癢癥狀,抓撓后形成的皮膚破損,可引起不同炎癥。
三、經現代生物醫學研究發現,引起玫瑰糠疹的病毒為柯薩奇B組病毒,此種病毒可導致傳染性胸肋痛,可合并心肌炎、腦膜腦炎、發燒、肝炎、溶血性貧血和肺炎等疾病,威脅病人生命安全。
濕疹家庭護理
衣
衣服最好穿全棉的。化纖面料的衣服不吸汗且易產生靜電,讓皮膚更干燥。
寧可少穿不能多穿。以背部不出汗、手足不冰涼為宜。出汗一方面使瘙癢加重,另一方面使皮膚防御能力降低,更容易感染細菌或病毒。
食
濕疹寶寶的飲食品種盡可能簡單,高蛋白食物、堅果類食物及一些熱帶水果都容易過敏。
對于有食物過敏的寶寶,媽媽如果能每天記錄食物日志,能幫助醫生更好地判斷可疑的致敏食物。
常見的過敏食物主要有:雞蛋、牛奶、花生、堅果、芒果、菠蘿等,但是對豬肉、魚、蛋、豆過敏的寶寶也不少。
如果濕疹較嚴重,最好進行食物過敏的檢測,幫助判斷可疑的致敏食物。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為了避免過敏,只吃米糊等不含蛋白質食物,畢竟嬰幼兒的營養是最重要的。
住
我們所住的環境中也存在不少的過敏原,如塵螨、霉菌、花粉等等,塵螨多喜歡存在于存積灰塵的地方。
家中應該經常清洗空調過濾網,清洗窗簾和布藝沙發,更換棉絮、枕芯;
霉菌喜歡存在于潮濕處,所以寶寶的洗浴毛巾要保持干燥、通風透氣處,不要放在浴室,廚房、浴室的衛生死角要經常打掃;
花粉有季節性,最好能了解寶寶對什么花粉過敏,針對這種花粉進行居住地遷徙或佩戴特殊的防花粉口罩。
行
濕疹患兒在濕熱的環境中更嚴重。冬季抱寶寶外出曬太陽補鈣的話,建議在上午十點前或下午四點以后,陽光比較柔和不太熱的時候曬太陽,避免加重病情。不要帶寶寶在花草中玩耍,因為很多花草也是常見的過敏原。
濕疹易發人群
1、消化不良的寶寶--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常在出生后1~2個月發病,到2歲左右逐漸緩解,受遺傳性過敏體質的影響,此類濕疹癥狀還與喂養不當、消化不良、環境因素和衛生條件有關。
2、煙酒不離的先生--陰囊濕疹:陰囊濕疹一般與男性的生活狀態有關,比如工作壓力太大,進食過多的辛辣油炸食物,喜歡吸煙、飲酒,不太注重經常洗浴都容易出現此類濕疹癥狀。
3、脂粉氣的女人--皮膚濕疹:皮膚濕疹大多和生理變化有關,當面臨哺乳、生產等情況時可能出現濕疹癥狀。另外女性經常洗衣物,喜歡化妝等都是引發濕疹的因素。
濕疹易發部位
1、耳部,容易發生在耳后的褶皺處,中醫稱為旋耳瘡。有時候會在耳部的前后的縫隙間,嚴重者還會蔓延至整個耳部。耳部出現濕疹后,容易出現一些潮紅、灼熱、瘙癢、糜爛、滲液、甚至是水皰、紅斑等,經過一段時間后,就會結痂,耳部濕疹呈對稱分布瘙癢感也比較強烈,發病也比較容易個感染,大多數兒童會出現耳部濕疹。
2、手部,濕疹最容易受天氣的影響,相對來說,冬天較為嚴重,夏季較輕,常常在手背出現,主要癥狀就會出現一些紅斑、皸裂、脫屑、瘙癢感比較嚴重,通常是由于一些過于刺激的物品導致的。
3、小腿,發生在小腿上的濕疹相對比較常見,大部分會出現在小腿外側,分布比較對稱,慢性濕疹與急性濕疹有所不同,濕疹的出現容易出現一些因血液回流導致的障礙,或是靜脈曲張等等,有的也會引起一些慢性的淤血癥狀,潰爛的癥狀也比較常見。
濕疹日常保健
1、穿棉質衣服:棉質的衣服比較柔軟,不會引起皮膚瘙癢。應避免合成的衣料以及緊身衣物。這些衣物不但粘身體,而且可能會導致皮膚發癢。
2、避免快速的溫度變化:快速的溫度變化可能是引起濕疹的原因。從熱乎乎的屋內踏入冰冷的戶外,或從冷氣房中進入熱水浴,都可能引發皮膚病。多穿幾層棉質衣物,是保護你避免快速的溫度變化的最佳方法。
3、提防干燥的空氣:干空氣使皮膚炎更加惡化,尤其當冬天室內使用暖氣時。保持室內空氣的濕度應該是患者及其家人首先考慮的事項。所以這時應考慮使用濕氣機,而且每一個房間都應該有一個。
4、避免使用止汗劑:止汗劑所含的活性成分會刺激敏感性的皮膚,容易導致皮膚過敏,所以應避免使用止汗劑。
5、多用水沖洗你的衣物:洗衣服時,應多用水將你衣物上的洗衣粉沖干凈,以免引發皮膚過敏。
濕疹的家庭防治方法
1、冰敷:冰敷有助于緩解濕疹所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起到抗炎抗過敏的作用。可使用專業的皮膚冷卻舒緩儀,定期冰敷患處。
2、提防嬰兒乳液:嬰兒乳液并非治療小孩濕疹的最佳選擇。這些產品含高量水分,當水分蒸發時,反而使皮膚更干燥、更癢。
3、用溫水泡澡:皮膚炎患者可以洗澡,但需用溫水洗,這樣能減少感染的機會,并有助于軟化皮膚。但應避免過熱或過冷的水。注意:用溫水泡澡不等于熱敷,時間不能過長,熱敷不適于濕疹。男性應養成睡前用溫水清洗下身的好習慣,注意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清洗時應注意順序,擦洗方向應先上后下,由前到后,即先洗陰囊部,后洗肛門部位,單獨準備一塊軟毛巾擦拭。
4、使用潤膚產品:每次洗完澡后,都應涂上潤膚乳液,以保留水分,防止水分流失,注意不要經常洗澡。不要使用激素藥膏,可選用具有自然療法功效不含激素的純植物配方。
5、拔罐法:每星期一次拔罐,可去除體內濕毒。
濕疹潛在危害
濕疹給我們所帶來的第一個危害就是,瘙癢難耐,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得了濕疹使人瘙癢難忍,無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患了過敏性濕疹,都會因劇烈的瘙癢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長時間治療不徹底可以導致精神萎靡,煩躁及精神因素障礙。濕疹除了會并發常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感染外,比較少見的像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疣、或是傳染性斑塊,使得皮膚病更加的嚴重。
濕疹給我們所帶來的第二個危害就是,遷延不愈引起色素沉著,影響容貌。濕疹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科學會導致產生色素沉著或疤痕。傳統西醫治療濕疹,不分病人、不分病型,患病都以消除表面炎癥為主,大多用一種治療,只是單純性地進行外部上治療,不能解決濕疹的發病根源和致敏原,很容易復發;且治標不治本,不是從內部治療,治療與儀器結合,而以內服激素治療為主,長期服用可產生毒副作用,對人體損害較大,并且容易反跳和復發。好多濕疹患者長年就醫,產生一筆不小的經濟支出,所以,一定要謹慎的對待。
濕疹給我們所帶來的第三個危害就是,對患者造成外觀損害。在濕疹早期或急性階段,患處有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的水皰,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在亞急性狀態,滲液減少及結痂,患處由鮮紅變暗紅,沒有大片的糜爛;在慢性狀態,滲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結痂,往往和鱗屑混合而成鱗屑痂,患處顏色更暗或是發十色素沉著,有時色素減少,在皮紋尤其運動程度較大的部位容易發生裂口,長期摩擦搔抓能引起顯著的苔蘚樣化,和神經性皮炎慢性單純苔蘚不易區別。濕疹常有多種形態,所以,對它的辨別一定要認真仔細。
濕疹給我們所帶來的第四個危害就是,具有遺傳性。在五大易遺傳的疾病中,濕疹就位列其中。濕疹跟過敏一樣,屬于過敏反應的一種,遺傳幾率是 50%。常有父母說:“我們都沒有濕疹呀!”但是,父母遺傳給孩子的是過敏基因,不是具體的過敏疾病,所以濕疹也可能是遺傳引起的。在所有過敏性疾病中,嬰兒期發病的只有濕疹。如果發現孩子的臉頰、肘關節和膝關節內側皮膚干癢,起紅斑,就要及時就醫了。此外,一項研究發現,父母分居或者離異,孩子患濕疹的幾率會增加3倍,可見一個完整的家對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