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帕金森病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預防措施缺乏精確的針對性。但許多研究已證實,本文上述諸多危險因素與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變性、壞死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系,若能針對危險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預防帕金森病的發病和延緩病程進展肯定是有益的。
帕金森預防
一級預防(無病防病)
1、對有帕金森病家族史及有關基因攜帶者,有毒化學物品接觸者,均應視為高危人群,須密切監護隨訪,定期體檢,并加強健康教育,重視自我防護。
2、加大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的力度,減少有害氣體、污水、污物的排放,對有害作業人員應加強勞動防護。
3、改善廣大農村及城鎮的飲水設施,保護水資源,減少河水、庫水、塘水及井水的污染,保證廣大人民群眾能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4、老年人慎用吩噻嗪類、利血平類及丁酰苯類藥物。
5、重視老年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腦動脈硬化等)的防治,增強體質,延緩衰老,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預防帕金森病均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1、早期診斷。帕金森病的亞臨床期長,若能即早開展臨床前期診斷技術,如嗅覺機能障礙、PET掃描、線粒體DNA、多巴胺抗體、腦脊液化學、電生理等檢查,將亞臨床期帕金森病盡早發現,采用神經保護劑(如維生素E、SOD、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神經營養因子、塞利吉林)治療,可能會延緩整個臨床期的過程。
2、帕金森病早期,雖然黑質和紋狀體神經細胞減少,但多巴胺分泌卻代償性增加,此時腦內多巴胺含量并未明顯減少,稱代償期,一般不主張用藥物治療,可采用理療、醫療體育、太極拳、水療、按摩、氣功、針灸等治療,以維持日常一般工作和生活,盡量推遲抗震顫麻痹藥物應用的時間。但也有人主張早期應用小劑量左旋多巴以減少并發癥,這要因人而異,擇優選用。
3、帕金森病失代償期應使用藥物治療。
三級預防(延緩病情發展、防止病殘、改善生活質量)
1、積極進行非藥物如理療、體療、針灸、按摩等及中西醫藥物或手術等綜合治療,以延緩病情發展。
2、重視心理疏導安撫和精神關愛,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情緒緊張激動,以減少肌震顫加重的誘發因素。
3、積極鼓勵患者主動運動,如吃飯、穿衣、洗漱等。有語言障礙者,可對著鏡子努力大聲地練習發音。加強關節、肌力活動及勞作訓練,盡可能保持肢體運動功能,注意防止摔跤及肢體畸形殘廢。
4、長期臥床者,應加強生活護理,注意清潔衛生,勤翻身拍背,防止墜積性肺炎及褥瘡感染等并發癥,帕金森病大部分死于肺部或其他系統如泌尿系統等的感染。注意飲食營養,必要時給予鼻飼,保持大小便通暢。以不斷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死亡率。
1、損傷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視的并發癥。隨著病情的發展,震顫、僵直、協調功能障礙,會逐漸累及運動功能,腳下遇到障礙物時容易跌跤甚至可發生骨折等損傷。冬天結冰及雨天濕滑的路面,廁所及浴室潮濕光滑的瓷磚地板,對于動作遲鈍、步履不穩的帕金森病病人都是危險的場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跌。
2、常并發心理障礙和智能減損,尤多見于晚期病人。帕金森病表現的肢體震顫、僵直、動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現的面具臉,兼之說話含混不清,語調單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使病人感到有失大雅,心理上常有自卑感,不愿參加社會活動,不去公共場所,疏于人際交往。在治療中及疾病發展過程中,還可見到失眠、焦慮、抑郁、癡呆等。
3、由于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導致消化系統并發癥的發生。表現為:①營養障礙和水電解質 紊亂,與吞咽困難、飲食減少、液體補充不足有關。吞咽困難是因為咽部肌肉的協調動作發生障礙,咀嚼的速度減慢,其結果是進食緩慢而更長時間地咀嚼,使食物在口腔和咽喉部堆積;如進食過快則可導致噎塞和嗆咳。②食管擴張,假憩室形成,食管擴約肌功能不良,胸骨后有燒灼感。放射學證明有胃、食管返流。③胃排空延遲,有人統計約占55%,表現為餐后飽脹、惡心、嘔吐。④小腸運動功能不良,由此產生腹脹感。放射學檢查提示小腸擴張。⑤結腸功能不良,主要表現為便秘,其高發生率(50%~67%)和頑固性給病人帶來痛苦,使醫生治療棘手。消化系統的各種并發癥有其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礎,都是由于胃腸平滑肌過度緊張,運動緩慢,相互協調不良所致。
4、感染是對帕金森病構成威脅的并發癥。一般的呼吸道感染、發熱都會使本病癥狀加重。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感冒經常發生,也容易罹患支氣管炎、肺炎、胃腸炎等,晚期臥床的病人,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獨立起坐,甚則不能自行翻身,兼之營養不良,皮膚受壓,常致褥瘡。墜積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病人常見的并發癥,最終可以導致死亡。尿頻也常成為帕金森病人求醫的原因,尤其夜間尿頻給病人帶來不少麻煩。男性病人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可導致排尿困難。女性病人因護理不周,尿便浸漬等,可造成泌尿系統反復感染直至腎功能損害。感染、敗血癥是導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5、肢體攣縮、畸形、關節僵硬等主要見于本病的晚期。故對早、中期病人應鼓勵其多運動,為晚期病人多做被動活動,以延緩肢體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