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常發于16~40歲的青壯年,男性發病略高于女性。該病常累及神經系統、消化道、肺、腎以及附睪等器官,而且病情反復發作不易治愈。
相信很多人對于白塞氏病癥狀都是霧里看花的感覺,其實這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只有了解了白塞氏病的癥狀表現,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全身不適
疲勞,低燒,食欲不振,陰部、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皮膚呈結節性紅斑改變都是常見白塞氏病的癥狀。
2、關節表現
50%~60%白塞氏病的癥狀會有關節痛,可發生急性或慢性滑膜炎,但關節紅腫及骨破壞者少見。四肢大關節尤其膝關節最多受累。
3、中樞神經系統表現
中樞神經系統受損者占10%~18%。可以有頭痛、頸強直、腦膜炎、癲癇、軟癱、感覺及運動障礙、小腦共濟失調、顱神經受損及各種精神癥狀。中樞神經受累多提示病情嚴重,預后差。
4、靜脈及動脈炎
幾乎不同部位的大、中、小動靜脈皆可受累,但多見者為下肢的栓塞靜脈炎,靜脈曲張也不少見。常發生上下腔靜脈梗阻。動脈受累主要為動脈閉塞及動脈瘤,而招致指端壞死、無脈癥、動脈瘤破裂出血等。肺動脈受累引起肺動脈高壓。
5、胃腸道表現
腸潰瘍多見于回盲部,也可在其他部位,可有腹痛、腹瀉、出血、穿孔、腸瘺、腸狹窄等白塞氏病的癥狀。
6、皮膚病變癥狀
白塞氏病患者皮膚病變損害呈多形性,反復出現,可出現結節性紅斑樣皮疹、多形性環狀紅斑皮疹、痤瘡樣丘疹和丘疹膿皰樣、癤、毛囊炎等,針刺反應結果多呈陽性。
7、口腔潰瘍經常反復發作
白塞氏病患者口腔發病初期為小結節,很快形成潰瘍,潰瘍大小深淺不一,中心呈淺黃色壞死的基底,周圍紅暈,邊界清楚,可單獨或成批出現,好發于唇、牙齦、頰粘膜和舌體,嚴重者可累及扁桃體、咽喉深部甚至消化道,自覺疼痛,影響進食甚至是飲水。
8、生殖器
主要為外生殖器潰瘍,常反復發作,但間歇期遠大于口腔潰瘍。潰瘍多見于大小陰唇、陰莖、龜頭、陰囊,形態與口腔潰瘍相似,直徑較大,可達0.5cm左右。
潰瘍數目雖少,但因該處易受感染和摩擦,常愈合較慢,疼痛劇烈。潰瘍有自愈傾向,可留瘢痕。潰瘍亦可發生于陰道、子宮頸,累及小動脈會引起陰道出血,還可引起睪丸炎或附睪炎,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生殖器潰瘍發生率也很高,但低于口腔潰瘍。
9、眼部病變癥狀
白塞氏病患者眼部病變常在發病時出現,但也能在最初幾年內發生病變,按解剖部位可分眼球前段病變(虹膜睫狀體炎、前房積膿、結合膜炎以及角膜炎以及角膜潰瘍)眼球后段病變(葡萄膜炎、玻璃體病變、視乳頭炎甚至視神經萎縮)。
眼球后段病變損害可導致并發白內障或者青光眼以及視神經萎縮而出現失明和完全失明。
溫馨提示
白塞病患者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雞蛋等,在潰瘍發作期還要注意少食多餐,進半流質,以方便進食,千萬不要因為怕痛而少吃甚至不吃。每次進食后,要養成立即漱口的良好習慣,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