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健康意識地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很多疾病都提高了警惕,就連輕微的感冒也要仔細檢查和治療。這種對自身身體狀況的重視是很正確的態度,它可以把很多潛在的疾病危險及早的發現和治療,換回了健康生命的寶貴的救治時間。那么,對于面癱這種病癥,你知道怎么檢查嗎?
面癱,也就是面部神經的麻痹,是面部的神經運動功能障礙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它的形成病因有很多種,就比如各種外傷和感染,面部血管功能和機制的不完整,先天面部神經的發育不好,腫瘤的手術后遺癥等等。該病的患病比例是0.002%,治愈率大約在20%左右,當然這是根據病情的具體情況來判定的。其主要的表現癥狀就是口眼歪斜,對個人的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給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面癱的治療主要是針灸治療和服用一些營養面部神經的藥物,還要多注意休息,不可因為過度的疲勞,產生緊張和焦躁的情緒,從而影響到面部神經和肌肉。
以上就是一些關于面癱的大致的情況,那這種疾病是如何診斷的呢?根據該疾病的一些臨床特點,診斷它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在實驗室檢查的時候,Lyme病血沉會明顯加快;血清GOT、GPT和LDH會有所增高。在面癱急性發病的時候,在其血液、腦脊液、關節液和異變的皮膚部位中,都可以查到病原螺旋體。剛開始檢查腦脊液的時候,它顯示正常范圍,而到了幾周或者幾個月以后,其中的白細胞便會增高,尤其是淋巴細胞,蛋白有稍微的增高。酶聯免疫試驗(ELISA)和免疫熒光抗體測定抗BB抗體陽性,這些數值和變化,對于面癱的輕重程度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在實驗室診斷的過程中,如果IgM和IgG的滴度在1∶64以上,就為陽性。面癱患者發病一般在3到6周的時候,開始測定其IgG和IgM效價。大約有90%的面癱患者是>1∶128的,發病初期以IgM升高為主,后期則以IgG增高為主,其效價高甚至可以維持幾年之久。為了對該疾病有更加明確的判斷,還應該做一些諸如CT、MRI、顱底攝片、眼底檢查、耳鼻喉科檢查等一些輔助檢查的項目,以便對該病的診斷提供大量的參考信息,方便醫生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案。
其實最簡單的就是一些面部運動的檢查,就比如動眉的檢查,這個檢查的目的主要就是查看一下額枕肌額腹的運動功能。再者就是對閉合雙眼的檢查,主要就是看患有面癱的一側,眼睛是否能夠閉合,根據閉合的程度來對疾病有初步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