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脊髓損傷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在發達國家,脊髓損傷的發生率大約為13.3-45.9人/百萬人/年,我國上海市 1991年統計的脊髓損傷發生率為34.3人/百萬人,北京市2002年脊髓損傷發病率為60人/百萬人。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脊髓損傷不僅會給患者本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那么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下脊髓損傷的癥狀和危害都有哪些。
脊髓震蕩
系脊髓的功能性損害,脊髓實質在鏡下無明顯改變,或有少許滲出或滲血。傷后表現為不完全性截癱, 24 小時內開始恢復,在 3 ~ 6 周內完全恢復。由于其早期的表現不易與不完全性損傷鑒別,所以脊髓震蕩系回顧性診斷。
脊髓休克
是指脊髓損傷后在損傷平面以下脊髓功能立即完全喪失,其臨床特征為損傷水平以下運動功能喪失,呈弛緩性癱瘓,多種感覺和反射包括病理反射均消失,以及括約肌功能喪失。脊髓休克是脊髓損傷后產生的一個暫時的過渡狀態,其特征是時限性,傷后立即開始,持續 1 ~ 6 周。脊髓損傷水平以下脊髓反射活動的恢復是脊髓休克結束的標志,尤以球海綿體反射和肛門反射恢復最早。
脊髓挫裂傷
是指脊髓不完全性損傷,脊髓內有點狀出血、水腫、軟化和壞死。在損傷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髓 存在部分感覺和運動功能,根據脊髓損傷節段和范圍的不同,不完全截癱的程度也輕重不一,又可分為:
①脊髓中央綜合征:多因頸椎過伸性損傷所致,頸髓中央區出血水腫為主,程度常不太嚴重,預后較好。表現為四肢癱上肢重于下肢,運動障礙重于感覺障礙,括約肌功能障礙常見。神經恢復常從下肢開始,繼之膀胱功能逐漸恢復,最后上肢功能恢復,但手內在肌常遺留功能障礙。
②脊髓半切綜合征:淺感覺傳導束 (脊髓丘腦束) 進入脊髓后先交叉再上行,而深感覺傳導路則先上行后交叉,因此損傷側出現運動和本體深感覺喪失,但痛、溫覺及粗觸覺仍然保存,呈上運動神經元痙攣性癱瘓。
③前脊髓損傷綜合征:脊髓前半部損傷,損傷平面以下運動功能障礙為主,淺感覺消失或減退,深感覺存在。
④后脊髓損傷綜合征:脊髓后半部損傷,損傷平面以下深感覺障礙,淺感覺減退,運動功能存在。
完全性脊髓損傷
脊髓完全斷裂,或雖在解剖學上有連續性,但其傳導功能完全喪失,脊髓壞死代之以膠質瘢痕組織。損傷平面以下無任何感覺和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