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不斷的提高,許多原來無法診斷的疾病現在都可以診斷出來,就出現了各種腫瘤和癌癥患者,今天主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問題。
腎腫瘤常見幾種類型
1、腎癌:腎癌亦稱腎細胞癌、腎腺癌或透明細胞癌,是腎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占85%。近年來由于人均壽命延長,診斷技術進步,其發病率有增長趨勢。
2、腎盂癌:腎盂癌主要是發生在腎盂粘膜行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其瘤細胞可隨尿流遷徙和移植到輸尿管、膀胱和后尿道的粘膜壁上。反之膀胱或尿道的腫瘤亦可上溯到輸尿管和腎盂進行種植。
3、腎母細胞瘤: 亦稱腎胚胎瘤,因1899年威爾姆(wilms)首先詳述其性質和臨床表現,故亦被稱為Wilms氏瘤。
腎腫瘤需要與下列疾病鑒別
1.腎周囊腫 表現為腰痛、腫塊及高血壓。但其有腰部外傷或腎臟手術史。腫塊邊緣不清楚。IVU 示腎臟縮小,向外上方移位,伴有旋轉不良及腎盞移位,造影劑溢入囊腫內形成云霧狀影像。
2.成人腎胚胎瘤 表現為腰痛及腫塊。但腫塊生長迅速,病人多以腹部腫塊為主要癥狀,血尿較不嚴重。逆行腎盂造影可見腎盂腎盞常因腫瘤的破壞而大部分消失。超聲檢查呈細小的散在光點,其亮度與腎皮質的回聲相等或略強。
3.腎盂癌 也可出現間歇性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但程度較重且發生早并頻繁出現。IVU 及逆行造影示腎盂腎盞有不規則的充盈缺損,腎臟大小及形態無明顯改變,無腎軸旋轉。腎盂鏡檢查可見突入腎盂腔內的新生物。尿脫落細胞檢查發現腫瘤細胞。
4.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可有腰痛、腰腹腫塊及血尿。尿路平片可見不規則低密度區;超聲檢查為許多均勻分布的強光點;腎動脈造影實質期因其組成的組織密度不同而呈蔥皮樣分層排列。CT 檢查可見呈密度不均的腫塊,含脂肪量較多,CT 值為-40~-90Hu。腫瘤易發生自發性破裂出血而致突發性嚴重血尿或休克。
5.單純性腎囊腫 表現為腰痛、腫塊,但無嚴重血尿,觸之為囊性腫塊。尿路平片示囊壁呈蛋殼樣或條紋樣鈣化。IVU(靜脈泌尿系統造影)示腎實質占位性病變。腎動脈造影病變為邊界光滑的無血管區,周圍血管弧形移位。超聲檢查可見腎實質內有邊界清晰的圓形無回聲暗區。
6.多囊腎 腰痛、腫塊及血尿與本病相似,但病變為雙側性。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較為常見。IVU 顯示腎影顯著增大,腎盞普遍分離并伸長伴多處邊緣光滑的弧形壓跡。超聲檢查顯示雙腎增大,輪廓呈波浪狀,腎實質內散在大小不等的圓形液性暗區,且彼此不相交通。CT 檢查顯示腎實質中充滿大小不等的囊狀低密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