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人越來越多。失眠患者一般被診為“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抑郁癥”,“焦慮癥”等等。實際上,有些失眠病人是與腦部睡眠結構的病變有一定關系的,不能一味將失眠定為功能性疾病。那么,失眠與哪些腦部病變有關呢?
1、與松果體的關系
在腦部的中央,即中腦位置:四疊體上、胼胝體壓部有一球狀物,叫松果體,它分泌兩種激素,一是褪黑素,二是肽類激素。褪黑素的分泌有明顯的的晝夜節律變化,白天分泌減少,夜里分泌增加。當夜間褪黑素分泌減少,則會出現失眠。另外褪黑素的分泌與性激素分泌有關。性激素分泌增多時,會使褪黑素的分泌減少,因而造成睡眠減少。比如有的少年性欲亢進,睡眠減少,進而檢查發現有松果體腫瘤。松果體腫瘤可造成褪黑素分泌減少、性激素分泌增加。最近診治的一例60歲男性病人,患失眠癥多年,加重半年。多方診治,雖已經做核磁共振查出“松果體區囊腫”,但仍被診為“神經官能癥”。筆者看過其病歷資料后,問他的性生活如何,答::“特別愛好。剛娶的老婆小我十幾歲。”我告訴他,松果體區囊腫是失眠的病因,必須針對此病進行治療方能治愈失眠。經過生理劑量的褪黑素促進睡眠、中藥保守治療,病人失眠明顯好轉。
2、與視交叉上核的關系
睜開眼睛醒來,閉上眼睛睡覺,這是一般人的正常生活體驗。而失眠病人卻是躺在床上不欲閉眼,或閉上眼睛不能入睡。試驗證明,晝夜的明暗光線對松果體活動的影響,與視覺和交感神經有關,因為摘除動物的眼球或切斷支配松果體的交感神經,則褪黑素分泌的晝夜節律變化也會消失。所以,視交叉上核被認為是控制褪黑素分泌的晝夜節律中樞。絕大多數人的睡眠狀態是閉眼的,睜著眼睛是不會入睡的。這就是說,睡眠是與交感神經有關的,當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人是不能入睡的。那么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的疾病均能出現失眠癥。最常見的疾病莫過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了。因為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全身代謝加快,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增快,出汗增多,眼球突出,煩躁不安,易與人發生口角,睡眠減少或失眠,或夢中“戰斗”“吵架”等等。這種情況須針對“甲亢”治療,方能治愈失眠。當然,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的疾病還有很多,比如腎炎、腎功能不全、嗜鉻細胞瘤、頸椎病、頸部軟組織炎等等。
3、與頸交感神經的關系
很多失眠病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總覺得頸項部不適影響睡眠。實際上,頸部組織確實與睡眠有關。從以上分析大家已經知道松果體與睡眠有關,而松果體細胞是由神經細胞演變而來。頸部分布有頸神經節三段,即頸上交感神經節、頸中交感神經節、頸下交感神經節。頸上交感神經節的節后纖維與松果體細胞形成突觸聯系,通過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調控松果體的細胞的活動,即褪黑素的分泌。因此,通過刺激調整頸上交感神經節,可以調整睡眠活動。根據筆者十幾年臨床研究認為,頸部疾病是造成失眠的最常見病因。頸部疾病常見的有:頸椎病,包括寰樞椎脫位、半脫位,頸椎間盤突出、黃韌帶肥厚,頸椎曲度變直或后凸,頸椎骨質增生;頸部肌肉炎性病變、咽后壁炎癥等。因此,在臨床上,筆者采用多種方法治療頸部疾病,以此達到治愈失眠的目的。
4、與大腦額葉的關系
有人研究認為,大腦額葉與人的睡眠覺醒系統有一定關系。而額葉的主要功能與人的思想、思維、情緒、性格、智力、記憶力等有關,所以,當人們心中有事不能排解時,往往出現失眠。以此推論,凡是刺激大腦額葉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失眠。比如額葉梗塞、額葉腫瘤等等。有一類疾病與額葉部位較近,因此這類疾病往往出現失眠或睡眠質量欠佳。這類疾病就是副鼻竇炎。大家可能知道,副鼻竇由四部分組成:上頜竇、蝶竇、篩竇、額竇,這四個竇腔相通,感冒時很容易引起副鼻竇炎。而副鼻竇與大腦緊密靠近,副鼻竇所處的位置是人們常說的“危險三角”,因為這個部位的感染如果處理不當或失去控制,可以繼發腦部感染,引起腦炎或腦膿腫。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危險三角”區的病變引起腦炎的病例極少,而副鼻竇炎繼發的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夢多、頭暈、焦慮、抑郁等癥狀卻比比皆是。目前這類病人常輾轉于精神科、神經科、睡眠中心、耳鼻喉科等地方治療。精神、神經科醫生的處理一般是心理輔導、抗精神藥物的應用,病人往往被抗抑郁藥物的副作用搞得肢體震顫、反應遲鈍。睡眠中心的醫生一般處理就是鎮靜、理療。耳鼻喉科的醫生根據病情應用手術或保守消炎治療,使病情好轉或治愈。但耳鼻喉科的處理并非能完全治愈,很多病人在手術后半年到一年,會再一次復發。因為副鼻竇炎與外感因素特別密切,體質因素會導致病人不斷外感而再次獲病。因此,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防治結合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筆者應用中醫中藥,根據病人的體質因素辯證施治,往往能解決這些難題。
總之,失眠是一種癥狀,也是一種病,當有些疾病引起失眠時,失眠就是這種疾病的癥狀,稱為繼發性失眠,當找不到引起失眠的疾病時,這種失眠就是原發性失眠。任何事情都有個前因后果,失眠也是一樣,最好是找到失眠的病因,那么治療失眠也就有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