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患者肢體有發作性疼痛、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伴游走性表淺靜脈炎者即可診斷。
一、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檢查項目
(一)肢體抬高試驗(Buerger氏試驗)
患者平臥,患肢抬高45°,3分鐘后,觀察足部皮膚色澤變化;然后讓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觀察膚色變化,若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膚呈蒼白或臘黃色,下垂后足部皮膚為潮紅或出現斑塊狀紫紺時,稱為陽性結果。
(二)輔助檢查
一般根據病史和體檢,即可診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列輔助檢查有助于進一步明確動脈閉塞的部位,范圍,性質,程度以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1.皮膚溫度測定在一定室溫(15~25℃)條件下,肢體溫度較對側相應部位下降2℃以上,表示該側肢體血供不足。
2.紅外線熱象圖紅外線熱象儀能探測到肢體表面輻射的紅外線,并轉換成熱象圖,同時,可用數字表示各采樣點的溫度,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肢體紅外線熱象圖可顯示患肢缺血部位輝度較暗,出現異常的"冷區"。
3.節段性測壓和應激試驗節段性測壓可了解肢體各節段的動脈收縮壓,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表現為患肢腘動脈或肱動脈以下血壓降低,如病變僅限于下肢,踝/肱指數(正常值≥1)可反映患肢缺血的嚴重程度,節段性測壓正常者,可采用應激試驗,如運動試驗,反應性充血試驗,早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應激試驗后踝壓明顯下降,踝壓恢復時間延長。
4.脈波描記采用多普勒血流流速儀和各種容積描記儀均可描記肢體各節段的動脈波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患肢遠端動脈波形常表現為單向波,波幅低平,波峰低鈍,病變嚴重時動脈波形呈一直線。
5.動脈造影動脈造影可明確動脈閉塞的部位,范圍,性質和程度,并可了解患肢測支循環建立情況,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造影的典型表現為中小動脈節段性閉塞,而在病變的動脈之間,可見管壁光滑的正常動脈,此外,常可顯示許多細小的側支血管,由于動脈造影為創傷性檢查方法,可引起動脈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傷,加重肢體缺血,一般不作為本病的常規檢查方法。
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一)閉塞性動脈硬化癥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閉塞性動脈硬化癥,均為慢性閉塞性脈病變,二者在癥狀,體征和病程發展上頗為相似,但閉塞性動脈硬化癥有下列特點。
1.患者年齡較大,大多在50歲以上,不一定有吸煙嗜好。
2.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或糖尿病。
3.病變動脈常為大,中型動脈,如腹主動脈分叉處,髂動脈,股動脈或腘動脈,很少侵犯上肢動脈。
4.X線攝片可顯示動脈有不規則的鈣化陰影。
5.無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表現。
(二)多發性大動脈炎
多見于青年女性;病變常累及多處大動脈;活動期常有低燒,紅細胞沉降率增快;造影顯示主動脈主要分支開口狹窄或阻塞。
(三)結節性動脈周圍炎
主要侵犯中,小動脈,肢體可出現類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缺血癥狀,其特點為。
1.病變廣泛,常累及腎,心,肝,胃腸道等動脈。
2.皮下有循動脈行徑排列的結節,紫斑,缺血或壞死。
3常有發熱,乏力,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及高球蛋白血癥等;④確診常需行活組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