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與單純皰疹病毒同屬皰疹病毒(herpesvirus)亞科,病毒在宿主體內長期潛伏,發病時表現為全身或局部皮膚黏膜的皰疹性損害,易于復發為其共同特征,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為直徑大約150~200nm的球形病毒顆粒,外有雙層類脂蛋白包膜,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人類是唯一的自然宿主,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對體外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在干燥的皰疹痂殼內很快就失去活性;但在皰疹液中,可貯于-65℃長期存活,病毒可用人胚纖維細胞進行體外培養,但不能在雞胚等一般動物組織中生長。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于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后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發病機制
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內復制,然后進入血流,到達白細胞內復制后大量進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癥,病毒散布于全身各器官組織,引起全身病變,皮膚病變主要為棘狀細胞層的細胞水腫變性,胞核分裂成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形成,隨后細胞液化,單房性薄壁水皰形成,早期皰疹液標本于電鏡下觀察可見內含大量病毒,由于炎癥細胞增多及混入脫落的組織細胞殘屑,皰疹液可逐漸變得混濁,亦可呈膿皰樣外觀,皰疹周圍及其下部真皮組織充血,形成環繞皰疹基底部的線狀紅暈,晚期皰疹液中的病毒含量減少,由于病變表淺,愈合后一般不遺留瘢痕,眼,鼻,口,咽等部位的黏膜亦可有皰疹形成,且易破潰形成潰瘍,但易于愈合,與此同時,水痘患者的多種組織中可發生變態反應性炎癥,包括肺,肝,脾,腎上腺,胃腸道,心肌,胰腺,血管內皮及大腦組織等,水痘性肺炎患者的肺部組織呈廣泛的間質性炎癥,有散在灶性壞死炎變區;肺泡可出血,肺泡與細支氣管內含纖維蛋白性滲出物,紅細胞及有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肺間質與細支氣管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在水痘性腦炎患者,可見腦組織有變性壞死,點狀出血,間質血管周圍脫髓鞘性改變及腦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現象。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1、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2、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后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