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太了解類風濕關節炎朋友來說,其診斷是極為困難的,但要知道一旦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有些許偏差,就有可能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所以需要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時對其診斷多加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類風濕關節炎的西醫診斷依據
典型病例根據其發病多為女性青壯年,關節腫脹呈對稱性,最先侵犯四肢小關節,特別是手指關節、跖趾關節,有晨僵,有類風濕結節、血中RF陽性,以及典型的X線表現,診斷一般無困難。晚期有關節滑膜肥厚及關節畸型,如指掌關節尺側偏斜則更易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像診斷
X線檢查:一般多查手足關節,有時足關節表現不多,但X線已見骨破壞。早期的患者X線除軟組織腫脹和關節滲液外一般都是陰性。幾周或幾個月后可見關節附近骨質疏松,以后關節軟面破壞,關節間隙變狹,關節面不規則,晚期骨質破壞增多,可見關節半脫位,直至骨性強直。多見于2年以上的病變。骨質疏松可因激素治療而增多。
類風濕關節炎的中醫診斷依據
1、寒濕型
關節劇痛,不可屈伸,甚至強直拘緊,時輕時重,遇寒加重,得熱緩解,每遇陰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脈弦緊或濡緩。此型多見于RA慢性期。其病機為外寒入侵、引動宿邪,寒主收引,濕性重著,壅于關節,阻遏氣血,故關節劇痛,寒性收引,故關節不能屈伸,強直拘緊。
2、濕熱型
起病急,關節紅腫疼痛,不可觸壓,屈伸不利,晨起僵硬,發熱有汗,心煩口渴,小便黃赤,舌苔黃,脈數。此型見于RA的急性發作期。其病機為感受濕熱毒氣,或風寒濕熱郁久化火,火性急暴,熏灼筋脈,故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
3、肝腎兩虛型
關節疼痛長期反復發作之后,關節拘攣不利,局部常有輕度的灼熱紅腫,疼痛多以夜間明顯,或無明顯關節局部癥狀。同時有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心煩,手足心熱,夜寐不安,腰膝酸軟,脈細數,舌光紅。此型見于RA慢性期。病機為素體陰虧,或濕熱久羈,或感受熱毒,或風寒濕郁久化火,邪熱傷陰,肝陰虛損,血不養筋,故關節拘攣不利,腎陰不足、腰膝酸軟,口干心煩、頭暈目眩。
4、腎陽(氣)虛型
關節疼痛長期反復發作后,骨節僵硬,活動受限,疼痛不重或不痛,頭昏耳鳴,畏寒自汗,腰膝酸軟,小便清長,面色淡白,舌質淡,薄白苔,脈沉細弱,此型多為RA晚期病例,關節多已明顯畸形,病機為素體陽虛,或寒濕久羈,或病久陰損及陽。腎陽虛損,封藏固攝失職,腰酸膝軟,尿清長,頭昏耳鳴,陽氣虛損,故畏寒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