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病,臨床表現為晨僵、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反復發作過程。其病理特征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層的軟骨和骨,造成關節破壞。要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要觀察患者的關節情況,還需要通過臨床診斷檢查才可以確診,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與檢查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表現
1.晨僵
病變的關節在夜間靜止不動后出現較長時間(至少1h)的晨僵,如黏著樣感覺。
2.關節痛及壓涌
關節痛常是最早的臨床癥狀。最常出現的部位為豌關節、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其次為趾、膝、踩、肘、肩、頸等關節。多為對稱性、持續性。關節局部常伴有壓痛。
3.關節腫脹
多關節腔內積液和(或)關節周圍軟組織炎癥可引起關節腫脹。慢性的滑膜炎(滑囊炎【譯】: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癥。)癥致沼膜肥厚也可引起腫脹。
4.關節肉形
見于較晚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于滑膜炎破壞廠軟骨和軟骨下的骨質而造成關節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出現手指關節、腕、肘等關節的半脫值.如向尺側偏斜、屈曲畸形、天鵝頸樣畸形等。頸椎受累。可出現脊髓受壓癥狀。穎下須關節受累可出現張口受限。
5.關節功能障礙
關節腫痛和結構的破壞可引起關節活動障礙,如不及時給予恰當的治療、病情逐漸加重,可造成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障礙,甚至喪失勞動能力。
診斷檢查
1.血細胞沉降率大多數患者血細胞沉降率增快,尤其是在急性期。
2.血紅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晚期病例則可出現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含量大多在8~10g之間。
3.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類風濕因子(RF) 典型的類風濕患者可以出現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陽性,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
4.免疫球蛋白檢查(IgM,IgG) 大約70%的類風濕患者可以出現IgM異常,IgG多為陽性。
5.關節液檢查,在受損關節中抽出的關節液多混濁,但無細菌,關節液的黏滯度較正常為低,鏡檢下顯示關節液內無結晶物。
溫馨提示:日常可以吃些濕祛風的食物,比如,大棗、薏仁等,尤其是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如果身體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類風濕性關節炎也要注意適當運動,減少臥床時間,但是患者不適宜劇烈運動,坐姿也應注意。
【參考文獻:《類風濕性關節炎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62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