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正確區分疾病,我們進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鑒別診斷很重要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分期、功能及活動性的判斷。
1、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RA分類標準如下:≥4條可以確診RA。①晨僵至少1小時(≥6周)。②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③手關節(腕、MCP或PIP關節)受累(≥6周)。④對稱性關節炎(≥6周)。⑤有類風濕皮下結節。⑥X線片改變。⑦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2、情分期:①早期 有滑膜炎,無軟骨破壞。②中期 介于上、下間(有炎癥、關節破壞、關節外表現)。③晚期 已有關節結構破壞,無進行性滑膜炎。
3、節功能分級:①Ⅰ級 功能狀態完好,能完成平常任務無礙(能自由活動)。②Ⅱ級 能從事正?;顒?,但有1個或多個關節活動受限或不適(中度受限)。③Ⅲ級 只能勝任一般職業性任務或自理生活中的一部分(顯著受限)。④Ⅳ級 大部分或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需要長期臥床或依賴輪椅,很少或不能生活自理(臥床或輪椅)。
4、動性指標有:①關節疼痛≥4個。②晨僵>30分鐘。③ESR≥30mm/h。④CRP增高。⑤血小板(PLT)增高。⑥貧血。⑦RF(+)1:20以上。⑧有關節外表現(發熱、貧血、血管炎等)。
類風濕與其它一些疾病也比較容易混淆:
1、骨關節炎
多見于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于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颊哳愶L濕因子陰性,并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砂橛醒垩?、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