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為腸道吸收營養物質形成的乳糜液因淋巴管堵塞逆流至泌尿系統淋巴管中,引起泌尿系統淋巴管內壓力增高、曲張破裂,乳糜液流入尿中所致。其中含有蛋白、脂肪以及淋巴細胞。如果是絲蟲病所至的乳糜尿,那么尿沉渣中一般可以見到紅細胞。乳糜尿及乳糜血尿是班氏絲蟲感染的并發癥,由于絲蟲進入淋巴管,造成淋巴管損害而成。絲蟲病引起乳糜尿的患者病程長,下肢象皮腿,甚至苔薛化,應該引想足夠的重視,做好預防工作。
日常生活中預防乳糜尿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請看具體介紹
(1)防蚊滅蚊
切斷傳播的途徑,消滅蚊蟲孳生地。在多蚊季節最好使用蚊帳;戶外作業時,注意要涂抹防蚊油、驅蚊靈及其它驅避劑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膚,頭部可用棉線浸漬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網。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對流行區1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發現患者和帶蟲者,及時治愈,既保證人民健康,又減少和杜絕傳染源。冬季對微絲蚴陽性者或微絲蚴陰性但有絲蟲病史和體征者進行普治。
(3)流行病學監測
加強對已達基本消滅絲蟲病指標地區的流行病學監測。在監測工作中應注意:
①對原陽性病人進行復查復治;對以往未檢者進行補查補治;同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發現病人,及時治療直至轉陰。
②加強對血檢陽性戶的蚊媒監測,發現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戶為中心,向周圍人群擴大查血和滅蚊,以清除疫點,防止繼續傳播。
(4)保護易感人群
在流行區采用海群生食鹽療法,每公斤食鹽中摻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鹽,內含海群生50mg,連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絲蚴陽性率。
溫馨提示
2%~10%的絲蟲感染者可發生乳糜尿,一般發生于感染后3~5年。多發生于青壯年,以20~40歲之間的男性為多見。乳糜尿的復發率較高,據有關報道一般在20%~30%左右,其復發的原因為勞累過度、酗酒、進高脂肪餐、感冒發熱、胎前產后等。經驗證明,農村大忙季節(勞累)、季節前后(多脂餐)復發較多,請大家引起注意,并做好有效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