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肌肉萎縮癥狀雖然是種常見的疾病,但是有許多人對此病都是不是很了解,這時有很多患者都耽誤了治療的最好時間,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那么為了使大家能夠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此病,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肌肉萎縮癥狀的癥狀表現,希望大家注意了。
肌肉萎縮的類別
1、輕度萎縮
肌纖維輕度下降,肌肉組織外觀無明顯凹陷,觸摸肌肉組織松弛,肌無力,能做抗阻力運動。
2、中度肌萎縮
肌纖維部分萎縮、缺失,肌肉組織外觀凹陷,觸摸縱向縮小,橫向減少,肌無力(肌無力【譯】:是一種肌肉方面自體免疫的疾病,它表現出來的特征,為各種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肌肉無力。)明顯,不能做抗阻力運動。
3、重度肌萎縮
肌纖維組織大部分萎縮,相關的骨骼外露。肌肉組織僅存少量肌纖維,肌無力嚴重,患者喪失最基本的協調能力。
4、完全萎縮
肌纖維組織完全萎縮,與其肌肉相關聯的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肌肉萎縮的癥狀
1、肌源性萎縮
肌源性萎縮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導致的。萎縮不按神經分布,通常為近端型骨盆帶及肩胛帶對稱性肌萎縮,少數為遠端型。伴肌力減退,無肌纖維震顫和感覺障礙。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醛縮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權磷酸激酶最為敏感。肌電圖特征性改變為出現短時限多相電位。
2、廢用性肌肉萎縮
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主要指的是神經原性肌肉萎縮,彼此三者是有互相關連的,其中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廢用性萎縮為晚期的。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發的。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郵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3、神經源性肌萎縮
據觀察,此癥狀表現都是因下運動神經元及其損害導致的。前角細胞及腦干運動神經核損害時肌萎縮呈節段性分布,以肢體遠端多見,可分為對稱和不對稱,不伴感覺障礙,常常出現肌束顫動的現象,其中肌力和腱反射程度與損害程度有關。肌電圖見肌纖維震顫電位或高波幅運動單位電位。活檢見肌肉萎縮變薄。鏡下呈束性萎縮改變。
4、肩胛帶肌肉萎縮
是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的癥狀和臨床表現。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縮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干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
5、其它
肌肉萎縮癥的癥狀表現是非常復雜的,一般伴反射亢進或病理反射就是中樞性肌萎縮。還有就是缺血性肌萎縮,此癥狀表現多因各種動脈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和無菌性壞死而導致的。其中廢用性肌萎縮則與長期不運動有關。且多為可逆性。
溫馨提示
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肉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肌肉萎縮的護理還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參考文獻:《周圍神經疾病基礎與臨床》、《神經疾病癥狀診斷鑒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