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癌癥患者都是在出現嚴重癥狀時才去檢查,從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防癌體檢的設置就是為了發現早期癌癥。專家介紹,很多人至今還有一個誤區,認為常規體檢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就不可能得癌癥,“實際上常規健康體檢的項目,只能在檢查項目涵蓋范圍的基礎上,發現一些慢性疾病及少部分腫瘤,所以用健康體檢代替防癌體檢是不全面的?!?/p>
1、非特異性檢查:
絕大多數血液檢查是非特異性的。這意味著它們能顯示血液中的異常,表示有某些疾病,但不能明確具體是哪一種。
例如,血常規檢查可查出貧血。為什么會貧血?原因許多,其中包括癌癥。貧血可能與腫瘤無關,但需排除有腸道出血史,并且X線檢查未發現結腸癌。肝臟功能檢查顯示肝功能的異常,原因可能是膽石、肝炎、腫瘤或藥物毒性所致。一些檢驗指標提示腫瘤或其他原因的膽汁阻塞。而另一些指標提示肝炎,但這些指標實際上只是重要的線索。但不能解決診斷問題。
有如此多的用于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檢查方法,使醫生能獲得完善的檢查結果,如血常規檢查,新陳代謝的檢測(包括電解質的水平,如鈣)及肝、腎、甲狀腺功能檢查等。檢查結果可提示某類型的腫瘤,但不能單獨根據檢查做出確切的診斷。
2、特異性檢查:
另一些血液檢查是專門針對特殊種類的癌癥,常常是幾種,如果醫生高度懷疑這些腫瘤中的某一個,就會下醫囑檢查。
最重要的是對稱作腫瘤標志物的化學物質的檢測。這些物質由于不同類型的腫瘤產生。例如,乳腺、肺及腸道腫瘤產生一種稱作癌胚抗原的蛋白質(CEA)。同樣地,前列腺癌及許多睪丸癌和卵巢也會產生大家所熟知的化學物質。也可以應用這種檢查。
3、其他血液學檢查:
當癌癥起源于血細胞本身,做出診斷最必須的是檢查血液造血器官。白細胞的癌癥——白血癥,常常能通過指頭或手臂的血樣檢查診斷,然后通過檢查制造這些細胞的骨髓細胞,以明確診斷。骨髓分析也用于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內原生質細胞占主要的惡性腫瘤。
此外,許多人基于對癌癥的恐懼認為檢查項目越多、體檢間隔時間越短越好,殊不知某些檢查項目也會帶來健康風險。很多人認為,腫瘤體檢僅僅只是通過儀器檢查判斷是否罹患腫瘤,而不重視向醫生告知個人的生活習慣、疾病史以及家族史等,其實這些信息正是決定被體檢者腫瘤發病風險的重要因素,對醫生重點篩查某一系統或器官有重要的判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