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淋巴瘤臨床上多以無痛性的淺表淋巴結腫大為特點,其中尤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多見。
國際抗癌聯盟(UICC)于1990年報告:霍奇金淋巴瘤高發于意大利北部、加拿大魁北克地區及美國康涅狄格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發于西歐、美國及中東,中國、日本等均為低發地區。我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約為霍奇金淋巴瘤的7倍。惡性淋巴瘤發病年齡在西方發達國家表現為雙峰模式;在中國雙峰模式則不很明顯。男女性別比除埃及為3.68外,均在1.40~2.04,中國為1.74(1990~1992年)。全國22個省市(地區)抽樣回顧調查表明:1990~1992年中國惡性淋巴瘤平均年粗死亡率為1.46/10萬,中位死亡年齡為56.88歲。我國惡性淋巴瘤患者死亡率居全部惡性腫瘤排序的第11位。
淋巴瘤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未闡明。病毒病因學說頗受重視。如:Epstein-Barr(EB)病毒,這類DNA皰疹型病毒可引起人類B淋巴細胞惡變而致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也被認為是一種可能和EB病毒感染有關疾病。另外,兔疫功能低下與淋巴瘤的易感性有關,遺傳性免疫缺陷者如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Wiscott-Aldrich綜合征遺傳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等患者的淋巴瘤發病率顯著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有并發淋巴瘤者。上述現象提示了淋巴瘤發生的可能病因。由于持續或反復的自身抗原刺激,或異體器官移植的存在,或免疫缺陷患者反復感染,免疫細胞發生增殖反應。遺傳性或獲得性免疫障礙,導致T抑制細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礙。淋巴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增殖反應缺少自身調節控制,最終出現無限增殖,導致淋巴瘤發生。
臨床表現
(一)癥狀
惡性淋巴瘤的全身癥狀因疾病類型及所處的時期不同而差異很大,部分患者可無全身癥狀。有癥狀者以發熱、消瘦(體重減輕10%以上)、盜汗等較為常見,其次有性欲減退、易疲勞、瘙癢等。全身癥狀和發病年齡、腫瘤范圍、機體免疫力等有關。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或多灶性起病者,全身癥狀顯著。無全身癥狀者,其存活率較有癥狀者大3倍。
1、發熱
熱型多不規則,可呈持續高熱,也可間歇低熱,少數有周期熱,后者約見于1/6霍奇金病患者。早期發熱者霍奇金病約占30%一50%,但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在病變較廣泛時才發熱。熱退時大汗淋漓可為本病特征。
2、皮膚瘙癢
這是霍奇金病較特異的表現。局灶性瘙癢發生于病變部淋巴引流的區域,全身瘙癢大多發生于縱隔或腹部有病變的病例。
3、酒精疼痛
約17%一20%霍奇金病患者,在飲酒后20分鐘,病變局部發生疼痛。其癥狀可早于其他癥狀及X線表現,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當病變緩解后,酒精疼痛即行消失,復發時又重現。酒精疼痛的機理不明。
4、結外病變的癥狀
(1)胃腸道食欲減退、腹痛,腹瀉、腹塊、腸梗阻和出血等。
(2)肝膽肝實質受侵可引起肝區疼痛。
(3)骨骼臨床表現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繼發性神經壓迫癥狀。
(4)皮膚非特異性損害常見的有皮膚瘙癢癥及癢疹。瘙癢癥在霍奇金病較為多見(占85%)。
(5)扁桃體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臨床有吞咽困難、鼻塞、鼻衄。
(6)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潤胰腺,發生吸收不良綜合征。
(二)體征
1.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為本病特征。淺表淋巴結的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常是首發表現,尤以頸部淋巴結為多見,其次為腋下,首發于腹股溝或滑車上的較少。霍奇金病首發于頸淋巴結者占60%一70%,左多于右。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提示病灶已有播散,右側來自縱隔或兩肺,左側常來自腹膜后。
2.結外病變的體征
(1)肝脾肝實質受侵可引起腫大,活組織檢查約25%一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肝累及,尤多見于濾泡或彌漫性小裂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脾臟浸潤大多由腹部淋巴結病灶經淋巴管擴散而來。
(2)胸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約25%在病程中發生胸腔積液,除腫瘤浸潤外也可能因縱隔累及,淋巴阻塞所致。
(3)骨骼惡性淋巴瘤侵犯骨骼可有局部按壓痛、病理性骨折。
(4)皮膚特異性皮膚損害多見于T細胞成人白血病佛巴瘤綜合征或蕈樣肉芽腫,表現多樣化,包括腫塊、皮下結節、浸潤性斑塊、潰瘍,丘疹、斑疹等,常先見于頭頸部。帶狀皰疹也好發于霍奇金病,占5%一16%。
(5)扁桃體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96%為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生部位最多在軟腭、扁桃體,其次為鼻腔及鼻竇,鼻咽部和舌根較少。臨床可見局部腫物及頜下淋巴結腫大。
(6)腎腫大、高血壓及尿素氮潴留,其他尚見腎盂腎炎、腎盂積水、腎梗塞、淀粉樣變等。
(7)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累及而引起的癥狀者約見于1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彌漫性原淋巴細胞、小無裂及大細胞型淋巴瘤。
(8)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潤胰腺,發生吸收不良綜合征。
診斷
1.臨床上,典型病人有無痛性進行性淺表淋巴結腫大;不典型病人以深部淋巴結腫大為主。發熱呈不規則性、持續性或周期性熱型;常伴有淋巴結之外其他部位,如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道、骨骼、皮膚、腎臟或神經等病變,并有相應癥狀。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如疲倦乏力、形體消瘦、盜汗自汗、皮癢、體重減輕、進行性貧血等。腫大淋巴結,質如硬橡皮,早期無粘連,晚期可粘連成塊。多發生于兩側頸部,其次為腋下和腹股溝。深部淋巴結亦可腫大,如縱隔及胸腔淋巴組織被累及,可致縱隔腫瘤綜合征、肺浸潤、肺不張、肺繼發感染及胸腔積液等。部分患者以肝脾腫大為首發癥狀,有的則以腹痛、腹部包塊為主要癥狀。隨著惡性淋巴瘤原發與侵犯部位,可見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2.病理檢查及早取腫大淋巴結活檢,病理活檢一般可作分型確診。
3.骨髓檢查有利于確診和分期。
4.x射線、CT、M砌、超聲波檢查和67Ga掃描、下肢淋巴造影、放射性核素骨掃描、肝臟活檢等,有助于臨床分期。
5.惡性淋巴瘤需與慢性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頸淋巴結轉移性惡性腫瘤等相區別。經淋巴結活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