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合并肝炎患者的護理措施
妊娠合并肝炎的護理
1、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也是孕產婦常見傳染病之一,病原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種病毒。以乙型肝炎常見,可發生在妊娠各期,以妊娠晚期發生率高,病情嚴重。
2、病因及發病機制
1.甲型肝炎 多呈散發或流行發病。甲型肝炎病毒(HAV)屬核糖核酸(RNA)病毒,主要經消化道也可經血液傳播,在肝細胞內大量復制并釋放至全身,主要殺傷肝細胞。
妊娠期合并肝炎患者的護理措施
2.乙型肝炎 主要經血液,也可經唾液或其他體液或生殖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為脫氧核糖核酸(DNA)病毒,所致病變與免疫有關。病毒進入血循環后所產生的淋巴細胞和特異抗體與肝細胞表面的病毒抗原結合,釋放出多種體液因子,在殺滅病毒的同時造成肝細胞損害,引起壞死和炎癥反應。反應強烈者可引起急性重癥肝炎(暴發型肝炎);輕者成為慢性肝炎或病毒攜帶者;侵入病毒量較多而免疫功能正常者則表現為一般的急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3種抗原、抗體系統: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體(HBsAg及HBsAb):表面抗原無感染性,有抗原性,能激發人體產生表面抗體,后者對感染有保護作用,故可用純化的表面抗原制作疫苗,預防感染;②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抗體(HBcAg和HBcAb):核心抗原只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分及受感染的肝細胞核內,不游離于血中,故血清免疫學檢查只能測到核心抗體而不能測到核心抗原。核心抗體無保護作用,其存在常表示體內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復制;③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體(HBeAg及HbeAb):e抗原陽性標志乙肝在發展,傳染性常較大;e抗體陽性說明傳染性很小,有好轉趨勢,故e系統是評價感染輕重的重要標志。
3.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類單股正鏈RNA病毒,很可能存在不同的型和亞型,為疫苗制備帶來困難。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經血液傳播,占輸血后肝炎的90 %。母嬰之間、靜脈用藥、密切接觸也可傳染。
4.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HDV)具有環狀RNA基因,是一種缺陷性病毒,復制時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土撥鼠肝炎病毒(WHV)的輔助。結構上體現了HDV—HBV的共生關系,因此決定了HDV只能感染HBsAg陽性患者。傳播途徑與乙肝相同,能導致乙肝病情的加重或引起暴發型肝炎。
5.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HEV)為單股正鏈RNA病毒,由腸道傳染,經口食入后,隨血液進入肝細胞中復制增殖,并引起免疫反應。受損的肝細胞破裂后,釋放出的HEV部分再侵入新的肝細胞,部分隨膽汁入膽管,最終主要由糞便排出。戊型肝炎以流行性或散發性形式出現。孕婦感染后病死率高達20%,但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