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是因妊娠而發生。妊娠高血壓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每個家庭都希望有一個健康的寶寶,同時一個家庭中孕婦的健康的生活是家庭的重心,但是妊娠期會出現多種多樣的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壓,那么妊娠高血壓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看看中醫的介紹。
1.脾虛:脾虛或孕后進食生冷,內傷脾陽,脾虛氣化失職,水濕停滯,泛溢肌膚,遂為中脹。
2.腎虛:腎主藏精,又主水、胎孕非精不固。孕期陰血聚于下,有礙腎陽敷布,陽氣不布,關門不利,水道泛溢失制,加之膀胱氣化不利,不能化氣行水,以致水濕泛溢肌膚而為腫脹。
3.氣血虧虛:素體氣血兩虛,孕后胎賴氣血滋養,故氣血愈虛。氣虛則清氣不升,血虛則饋海失養,故發生眩暈、眼花。
4.脾虛肝旺:素體脾腎陽虛,水濕內停。因孕重虛,土不制水,濕聚成痰,痰濕內阻,精血輸送受阻,復因孕后陰血養胎,精血益虛,肝失濡養,遂致肝陽上亢致水腫、眩暈等先兆子癇。
5.陰虛肝旺:素體肝腎不足,或大病久病損傷肝腎,為孕后陰血聚下以養胎,陰血因孕重虛。肝體陰而用陽,陰血虛肝失血養則肝陽上亢,出現妊娠頭痛、眼花目眩等先兆子癇癥狀。
6.肝風內動:素體陰虛肝旺,或脾虛肝旺進一步發展,則肝陽上亢。亢極陽化風動,又水虧于下,不能上濟心火。,風助火威,風火相煽,發為子癰。
7.痰火上擾:陰虛肝旺,脾虛肝旺進一步發展,陽亢化火,灼津為痰,痰火上擾;或脾虛濕聚為痰,痰火交熾,上擾清竅,發為子癇。
中醫認為,由于孕后臟腑經絡之血,下注沖任以養胎元,致使母體陰血偏虛,陽氣偏旺,與肝、脾、腎關系密切。因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化血,若肝血腎精不足,脾虛失運或化源不足,則胎失所養,孕疾由此而產生。其次是由于胎體之逐漸長大,影響氣機升降失常,易致氣滯痰郁等疾。如《沈氏女科輯要箋正》認為妊娠病原有三大綱:“一曰陰虧,人身精血有限,聚以養胎,陰分必虧。二曰氣滯,腹中增一障礙,則升降之氣必滯。三曰痰飲,人身臟腑接壤,腹中遞增一物,臟腑之機括為之不靈,津液聚為痰飲。知此三者,庶不為邪所惑。”從上述可看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主因在于脾腎兩虛,脾陽虛則不能運化水谷,輸布津液,使水濕停留而出現水腫。腎陽虛則上不能溫脾陽,下不能溫膀骯使其氣化,浮腫更加嚴重。還有一種情況是腎陰不足。這主要是腎陰養胎,胎火耗陰,致腎陰更虛,陰虛水不涵木,致肝陽偏亢,故有頭痛、眼花、頭暈等證發生。如果繼續發展而末加控制,腎陰耗損日益嚴重,不能養肝,木火太旺,可以熱動肝風,因而發生抽搐即子癇。或脾陽虛,水濕停留,日久濕聚成痰,或陽亢生風化火,灼律生痰,痰火上熾,上擾清竅,發為子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