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脛腓骨位置表淺,一般診斷都不困難,常可在疼痛、腫脹的局部捫出移位的骨斷端。重要的是要及時發現骨折合并的脛前、后動靜脈和腓總神經的損傷。檢查時應將足背動脈的搏動、足部感覺、踝關節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動作為常規記錄。
一、脛腓骨骨折的診斷
對局部損傷比較嚴重的擠壓傷,開放性骨折以及曾有較長時間扎止血帶及包扎過緊的傷員,特別要注意觀察傷肢有無進行性的腫脹,尤以肌肉豐富處為然,如已發生皮膚緊張,發亮,發涼,起水泡,肌肉發硬,足背動脈捫不出,肢體顏色發紺或蒼白等,即是筋膜間隙綜合癥的表現,應及時是緊急處理。
二、脛腓骨骨折的檢查項目
X線檢查平片見脛腓骨上有斷裂,骨皮質不連續并有切跡者,骨密度增高和骨膜增厚硬化基本上在所有病例中都可以出現,骨小梁粗亂、排列不整齊,并可見模糊不完全性骨折線,嚴重病例骨骼變形及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對于懷疑可能有動脈損傷的病例要及時行血管彩超檢查。因為多普勒超聲血管檢查為無創性檢查手段,能在床旁進行,操作方便、快捷,并能明確各部位血管內的血流速度及方向,對肢體的血供范圍及血管損傷的情況多能有大致的了解,這對于急診手術方案的及時制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仍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必要時可行血管造影檢查。但血管造影檢查的臨床應用仍有較多的局限性,其屬有創性檢查手段;需反復搬動患者,對于全身多發傷患者較為不便及危險;費時,可能耽誤救治時機。
三、脛腓骨骨折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
結合臨床及X線表現多可確診,但疲勞性脛腓骨骨折有時需與骨樣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腫瘤等鑒別。
1.骨樣骨瘤
雖有骨皮質增厚及骨膜反應,但有較典型之瘤巢。
2.局部骨感染
以骨膜反應骨皮質增厚為主,無骨小梁斷裂及骨皮質切跡征,而臨床上皮膚溫度較高。
3.早期骨腫瘤
以花邊樣或蔥皮樣骨膜反應為主,逐漸出現骨質破壞、瘤骨及軟組織腫塊等。
疲勞骨折與以上各種骨疾病雖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應、骨皮質增厚硬化等表現,但它仍有自身的特點,只要掌握X線特點及臨床病史,即可對疲勞性骨折作出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