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頸椎骨折脫位引起的頸椎脫位,其暴力作用更強,造成的破壞更大,臨床癥狀更嚴重。常見于屈曲性損傷,椎體的壓縮性骨折與小關節脫位幾乎同時發生。也可見于垂直性暴力,在引起椎體爆裂性骨折的同時,小關節出現半脫位或交鎖征,此種頸椎完全性損傷的傷情多較重,且大多數合并有頸脊髓損傷,僅少數矢狀徑較寬的“幸運性損傷”者例外。因此,患者患有此病癥的病人應盡早去醫院檢查診斷。
一、檢查項目
急性期側位X線片可能無異常征象。如果小關節仍維持在半脫位狀態時,側位片可顯示關節的排列異常。有時可以應用伸、屈位動力性攝片以顯示損傷節段的不穩定。有人推薦在拍攝伸屈位片時,患者俯臥或仰臥于拱型支架上,當發現有椎間移位后,可確診。
1、X線平片
在頸椎暴力消失時,因頸部肌肉的收縮作用,脫位的頸椎可能恢復正常排列,故在普通X線平片可表現為正常征象。但后結構可能出現小骨折片。椎前軟組織腫脹增厚。椎間隙前方開口增大,椎體前方邊緣可出現撕脫性骨折。
在伸屈動力性側位片上,損傷節段顯示明顯不穩,尤其是在伸展位,上位椎體后移,這一點與屈曲性損傷剛好相反,后者主要表現為屈曲位上位椎體向前移位。
2、MRI檢查
除可觀察椎節骨質及椎間盤的改變外,還可顯示脊髓及后方關節囊的受損情況,并可與X線平片對比觀察進行綜合判定。
3、磁共振檢查
由于脊髓損傷率較高,磁共振圖像可以顯示受損平面脊髓水腫、信號、增強。橫切面圖像可顯示脊髓灰、白質界限模糊不清。
二、臨床診斷要點
頸椎前半脫位的癥狀比較輕,主要表現在局部,如頸部易勞累,局部疼痛、酸脹、乏力;頭頸伸屈和旋轉功能受限;頸部肌肉痙攣,頭頸呈前傾、自身感覺僵硬;損傷節段的棘突和棘突間隙腫脹并具有壓痛,椎前側也可有觸痛。
三、鑒別診斷
與頸椎后脫位相鑒別。
頸椎后脫位是指暴力使頸椎產生過伸活動引起頸椎上節椎體下緣在下節椎體上緣向后滑動而出現相應臨床癥狀的疾病。在臨床上,典型的頸椎后脫位十分少見。頸椎后脫位為嚴重過伸性損傷的類型之一,屬完全性損傷,多伴有脊髓受損及軟組織的廣泛性損傷,故預后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