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乍暖還寒的季節,晝夜溫差大,再加上持續的霧霾天氣,潮濕的空氣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十分不利,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病,對天氣的變化十分敏感,所以我們要做好預防,患者要注意關節的保暖,睡覺前要注意用熱水泡腳等,自己注意調節關節疼痛,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具體的春季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介紹如下:
1、注意保護關節
要避免因事故或過度使用引起的關節損傷,盡量不穿高跟鞋,避免關節受到反復的沖擊力或扭力。如果有半月板損傷,應及時通過關節鏡進行修補或縫合;有關節韌帶損傷要及時治療;關節內骨折要手術解剖復位;如果關節周圍有畸形,要及時手術矯形。這些都對骨關節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2、預防控制感染
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鼻竇炎、咽峽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目前認為這是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一旦出現感染,要積極治療。
3、防寒防潮
早春應注意保暖,盡量選擇向陽居室,保持室內清潔干燥,避免潮濕、陰暗的環境;常開窗通風,但避免直接吹風;平時洗手洗臉宜用溫水,晚間用熱水燙腳,以促進血液循環;關節處要注意保暖,局部可用護膝、護腕、長襪或手套等,鞋襪潮濕應及時更換;避免直接接觸冷藏品或冰柜。關節炎患者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尤其應注意關節保暖,避免以上關節炎的發病誘因,就可以減少發病的次數。
4、合理飲食
病人宜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于1200毫克,可從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中補充,必要時可補充鈣劑。超體重者宜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攝入,多食用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適量補充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盡量少吃高嘌呤食物,嚴格忌酒。高嘌呤食物包括動物內臟、海魚、蝦、蟹和肉類等。
5、適當運動
對于沒有關節病變的人來說,正確和適當的運動就是保護關節,不要參加過度、過勞、劇烈的運動,同時做好對負重關節的保護措施。對于已經有關節疾病的人來說,要求做無負重運動。正確適當地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而不當鍛煉可加重骨性關節炎。在發病時宜盡量休息,同時配合正確的臨床治療,逐步恢復正常的關節功能。
6、適度減肥
體重的增加為關節增添了額外的負荷,并且由于姿勢、步態等的改變,導致關節的生物力學有所改變。大多數肥胖者均伴有膝骨關節病變,常見部位集中于關節內側軟骨,尤其缺少運動的肥胖者更易患此病。故應在控制飲食的同時增加活動,減輕體重,這有利于減輕關節負重,減輕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7、定期復查
患者應1 ~3個月復查一次血常規、類風濕因子、血沉、抗鏈球菌素、免疫球蛋白等,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及受累關節X線片等。病情危重著、隨時復查有關項目。
8、及時調整心態
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該病有重要意義,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要學會緩解自己抑郁、焦慮的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心理應激和精神創傷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病有關,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等心理異常會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溫馨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爭取早期診斷、早治療,雖然本病的致殘的幾率比較高,但如果獲得早期診斷及早期的治療、是可以控制其發展甚至治愈。所以若能普及本病的一般知識;醫生和患有關節腫痛癥狀的患者對本病保持做夠的警惕性、就能提高診療水平、控制病情的發展。
【參考文獻:《類風濕性關節炎良方妙法》《類風濕關節炎防治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