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呈爭驟者的病程進展較短促,一次發作后可數月或數年暫無癥狀,靜止若干時后再反復發作。約10%~20%的病人每次發作后緩解是完全性的。每經過一次發作病變關節變得更為僵硬而不靈活,最終使關節固定在異常位置,形成畸形。到目前為止,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還沒有徹底明確,所以,還缺乏明確的預防措施。
以下是根據國內外有關文獻及醫生的臨床經驗,提出的一些預防措施: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生產勞動,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凡是能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就強,很少患病,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內經》說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2、避免受風、受潮、受寒
大部分患者發病前或疾病復發前都有受涼、受潮等病史,提出了這些因素在本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春季雨水較多,是“百病好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不要貪涼、空調不能直吹、不要暴飲冷飲等,秋冬季節要防止受風寒侵襲,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于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愉快
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與人的精神活動狀態有密切的關系。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個方面,遇事要注意不可過于激動或長期悶悶不樂。要善于節制不良情緒,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心胸開闊,生活愉快,進而使身體健康,要記住“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
實驗研究表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因素之一,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溫馨提示:本病與預后不良有關的一些表現為:①典型的病變(對稱性多關節炎,伴有皮下結節和類風濕因子的高滴度);②病情持續活動一年以上者;③30歲以下的發病者;④具有關節外類風濕性病變表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