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二種骨骼肌炎癥性疾病,臨床以近端肌肉,如上、下肢帶狀肌群對稱性無力、疼痛等癥狀為特征,合并皮疹者稱為皮肌炎(dfxmatotnyositis,DM)。PM和DM是同一個疾病的兩個方面,但以肌炎為基本改變。作為系統性疾病,PM/DM還常累及多種臟器,伴發腫瘤和其他結締組織疾病。
病因和發病機制:確切病因尚不夠清楚,可能為病毒感染,機體免疫異常對自我的異常識別以及血管病變。三者也可能有相互聯系,例如骨骼肌纖維的慢病毒感染可導致習研維抗原性的改變,被免疫系統誤認為“異己”,從而產生血管炎而發生本病。
(一)遺傳因素:由于在兄妹中有發生PMIDM,單合子雙生兒和PM/DM患者的親屬中亦有,提示本病有基因遺傳傾向。在兒童DM和成人PM曾報道有HLA一BS頻率增高。也有作者發現在成人DM和伴同膠原血管病變的病例中有HI。A一B14頻率的增高。其他報告在白人PM中有HLA一B8和DR3增高,而在黑人中有HLA一B7和HLA一DRW6增高,DM中尚未見差異。
(二)病毒感染:近年來有學者將患者的肌肉和皮損作電鏡觀察,發現肌細胞核內,血管內皮細胞,血管周圍的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胞漿和核膜內,有類似粘液病毒或副枯液病毒的顆粒。新近報告從一例11歲女孩病變肌肉中分離出柯薩奇A9病毒,然而在動物實驗中至今未能在注射患者的肌肉勻漿而導致肌肉炎癥,從患者血液中亦不能測出抗病毒抗體。臨床可見到有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發生了肌炎。Jo一I是PM的特異抗原,為組氨酸一tRNA合成酶,一些病毒抗原含類似成分,這一發現將病毒感染與免疫異常聯系起來。
(三)血管病變:血管病變特別在兒童型DM曾被描述。任何彌漫性血管病變可以產生骨骼肌的缺血,從而引起單個纖維壞死和肌肉的梗死區。在PM/DM特別是兒童多發性肌炎患者中有毛細血管內皮損傷和血栓的證據,且有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肌肉內血管中,以及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減少,特別在肌束周圍。
(四)多發性肌炎中醫屬肌痹范疇:肌痹的外因是風寒濕邪痹阻脈絡、肌腠。內因是脾虛,氣血不足,不能榮養肌揍,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疾病。
溫馨提示: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中可結合舌苔變化調節飲食,如:舌苔薄白,引適應以選配溫性的食物,如姜茶,姜糖湯,姜皮湯;舌苔薄黃,示有熱象,則飲食宜清淡,選配冬瓜湯,綠豆湯,番茄和綠葉菜湯,并宜忌油膩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