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脊索瘤臨床上查體時,可見骶部飽滿,肛診可觸及腫瘤呈圓形、光滑,有一定彈性。緩慢生長的腫瘤包塊多數向前方膨脹生長,臨床不易發現,只有在晚期,當腫瘤向后破入臀肌、骶棘肌或皮下才被發現,下腹部也可觸及腫塊。肛門指診是早期發現骶骨腫瘤的常規檢查,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慢性下腹疼痛病人,懷疑有骶骨腫瘤時,肛門指診尤為重要。
一、手術治療
中線性腫塊需進行放射線拍片檢查,并請神經外科醫師會診,以免活檢或手術切除時損傷中樞神經系統。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提高,對骶骨脊索瘤已能成功的進行手術切除,多數病人能獲得治愈,因此骶骨脊索瘤的治療中外科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根治性手術切除在治療脊索瘤過程中起主要作用。
腫瘤部位決定手術入路。沒有一種手術入路適用于所有脊索瘤患者。顱頸交界區脊索瘤可通過側方、前方或后方入路獲得適當的切除。骶管脊索瘤,主要通過后方入路,由于盆腔結構復雜,血供豐富,腫瘤呈浸潤性,難以全切除。骶3以下腫瘤切除時,可保留骶3神經,術后可保留排尿及射精功能。侵及骶1者,可行全骶骨切除,人工骨盆置換。術中對盆腔大血管一定要仔細保護,并防止術中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
按照Enneking外科分期,骶骨脊索瘤多數屬IB,手術在骶骨腫瘤的側面、背面和下面的正常組織中進行剝離顯露,在前面行間隙分離,并用紗布填塞止血和隔離,以保護正常組織在切除腫瘤時少受污染,分塊切除腫瘤,從腫瘤中游離骶神經,對腫瘤上方骨殼進行搔刮,術后復發明顯減少。
保留骶
1、2神經,有50%病人出現大小便失禁(Enneking),保留骶1、2、3神經有90%以上的病人獲得正常大小便功能和雙下肢功能。骶4、5神經喪失會引起會陰部暫時性感覺障礙,部分男性病人有暫時的性功能障礙。一側有骶1、2、3神經損害,術后出現的大小便功能障礙在2~4個月后恢復。
骶骨腫瘤血運極豐富,外科切除因手術大、顯露難、出血多、危險性大、并發癥多、病死率高,過去常被視為禁區。近年來在不斷探索中認識到骶骨腫瘤全切術是一個搶救性手術,必須有充分準備才能進行。
二、放療
術后放療常有不同的結果。對于分塊切除腫瘤或非根治性切除者,絕大多數術后需輔以放療,然而脊索瘤對放療不敏感,因此,術后放療的理想劑量一直是臨床敏感的話題。Phillip和Newman認為放射劑量大于6000rad,效果較好。Higginbotham推崇劑量為6500~7000rad。然而,某些研究者認為,高劑量放療和生存期長短之間無相關性。盡管文獻報告不同,但如使用常規外照射放療時,劑量一般選擇至少5000rad。
在脊索瘤切除后,盡早進行CT或MRI檢查,以證實腫瘤切除程度與是否有腫瘤殘余,對于擬定術后輔以放療與否或定期隨訪有重要指導價值。
一般采用外科手術和放射治療,但現在的治療結果是令人失望的,顱底腫瘤的主要腫塊,靠近腦干的腫瘤均不易暴露,放療也不敏感,預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