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大腦是人體的神經控制中樞,一旦受損,我們的生命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腦外傷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患者因為意外事故導致腦部受到傷害,很容易誘發腦外傷后遺癥的出現,對于腦外傷的產生原因還有很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編給我們帶來的詳細介紹。
1、發病原因:
突然的頭部加速運動,與猛擊頭部一樣可引起腦組織損傷;
頭部快速撞擊不能移動的硬物或突然減速運動也是常見的腦外傷原因。
受撞擊的一側或相反方向的腦組織與堅硬而凸起的顱骨發生碰撞時極易受到損傷。加速-減速損傷有時也稱為對側沖擊傷。
2、發病機制:
堅實的顱骨,就像一個天然的頭盔保護著我們的大腦,盡管如此,大腦仍然容易受到各種外傷。50歲以下的人中,腦外傷是常見的致死和致殘原因,腦外傷也是35歲以下男性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槍傷為第一位)。大約一半的嚴重腦外傷患者不能存活。
嚴重的腦外傷會牽拉、扭曲或撕裂腦內的神經、血管(血管【譯】:是指血液流過的一系列管道。人體除角膜、毛發、指(趾)甲、牙質及上皮等處外,按血管的構造功能不同,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及其他組織。神經通路受到破壞,或引起出血、水腫。顱內出血和腦水腫使顱腔內容物增大,但顱腔本身不能相應擴大,其結果是顱內壓力升高,腦組織進一步遭到破壞。顱內壓力增加將腦向下推移,迫使上部的腦組織和腦干進入與之相聯的孔道,這種情況稱作腦疝。小腦和腦干可從顱底的孔道向脊髓移位。因為腦干有維持呼吸和心跳的重要功能,所以腦疝常常是致命的。
有時看來很輕的頭部外傷也可能引起嚴重的腦損傷。老年人頭傷后尤易引起大腦周圍的出血(硬膜下出血),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的人也是外傷后硬膜下出血的高危人群。
腦損傷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于損害是在腦組織的某個特定區域(局灶性)還是廣泛性的損害(彌散性)。不同區域的腦損害可引起不同的癥狀,這些特殊的局灶性癥狀有助于醫生確定損傷部位。局灶性癥狀包括運動、感覺、言語、視覺、聽覺異常等癥狀。而彌散性腦損害常影響記憶、睡眠或導致意識模糊和昏迷。
溫馨提示:
患者治療期間要注意居室的安靜、光線宜較暗、減少對病人的一切干擾。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逐漸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病人記憶和智能受損時,使其表述癥狀困難,因此癥狀具有隱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點。需要全面仔細觀察病情變化。
【參考文獻:《腦外傷醫學原理與實踐》、《偏癱和腦外傷后遺癥家庭治療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