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外傷疾病對于我們的健康存在相當大的威脅,我們的大腦外面有一層非常堅實的顱骨作為我們的天然保護屏障,但是我們仍然不能避免腦損傷的發生,很多生活因為生活中的各種因素導致腦外傷,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腦外傷的發病機制及病因分析。
發病機制:
堅實的顱骨,就像一個天然的頭盔保護著我們的大腦,盡管如此,大腦仍然容易受到各種外傷。50歲以下的人中,腦外傷是常見的致死和致殘原因,腦外傷也是35歲以下男性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槍傷為第一位)。大約一半的嚴重腦外傷患者不能存活。
嚴重的腦外傷會牽拉、扭曲或撕裂腦內的神經、血管及其他組織。神經通路受到破壞,或引起出血、水腫。顱內出血和腦水腫使顱腔內容物增大,但顱腔本身不能相應擴大,其結果是顱內壓力升高,腦組織進一步遭到破壞。顱內壓力增加將腦向下推移,迫使上部的腦組織和腦干進入與之相聯的孔道,這種情況稱作腦疝。小腦和腦干可從顱底的孔道向脊髓移位。因為腦干有維持呼吸和心跳的重要功能,所以腦疝常常是致命的。
有時看來很輕的頭部外傷也可能引起嚴重的腦損傷。老年人頭傷后尤易引起大腦周圍的出血(出血【譯】:血液自血管或心臟外流。外出的血液進入組織間隙或體腔內,稱內出血,流出體表外。)(硬膜下出血),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的人也是外傷后硬膜下出血的高危人群。
腦損傷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礙。這主要取決于損害是在腦組織的某個特定區域(局灶性)還是廣泛性的損害(彌散性)。不同區域的腦損害可引起不同的癥狀,這些特殊的局灶性癥狀有助于醫生確定損傷部位。局灶性癥狀包括運動、感覺、言語、視覺、聽覺異常等癥狀。而彌散性腦損害常影響記憶、睡眠或導致意識模糊和昏迷。
腦外傷病因分析:
腦損傷按照一般分為原發性腦損傷和繼發性腦損傷,病因各有側重點。
原發性腦損傷是指暴力作用當時直接對腦造成的損害,包括腦震蕩、腦挫裂傷和原發性腦干損傷;繼發性腦損傷是指暴力作用一定時間后,逐漸發展起來的腦水腫和各種類型的顱內血腫,由于占位效應對腦形成壓迫、導致顱內壓進一步升高,在原發腦損傷的基礎上,加重對腦的損害,甚至出現腦疝,導致繼發性的腦干損傷。
在治療原發性腦損傷,主要是對癥和支持;治療繼發性腦損傷,應積極預防處理,包括各種降顱壓措施和手術清除血腫。老年病人由于腦萎縮、顱內代償空間增大,對腦水腫和顱內血腫的耐受時間相對較長,容易被忽視,需要密切觀察,及時復查CT和及時處理。
溫馨提示:注意患者的口腔衛生,可以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或甲硝唑液清洗口腔2次/d,張口呼吸的患者,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口腔,避免口腔炎及黏膜潰瘍的發生;顱腦損傷由于昏迷時間長,易發生褥瘡,可使用充氣式褥瘡墊,勤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參考文獻:《重型顱腦損傷救治規范》、《路腦外傷防治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