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受累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表現。典型表現為面部皮脂腺瘤、癲癇發作和智能減退。多于兒童期發病,男多于女。
1.皮膚損害
特征是口鼻三角區皮脂腺瘤,對稱蝶形分布,呈淡紅色或紅褐色,為針尖至蠶豆大小的堅硬蠟樣丘疹,按之稍褪色。
2.神經系統損害
3.眼部癥狀
50%患者有視網膜膠質瘤,稱為晶體瘤。眼底檢查在眼球后極視乳頭或附近可見多個蟲卵樣或桑椹樣鈣化結節,或在視網膜周邊有黃白色環狀損害[2] 。此外尚可出現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體混濁、白內障、玻璃體出血、色素性視網膜炎、視網膜出血和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4.腎臟病變
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腎囊腫最常見,表現為無痛性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或腹部包塊等,在TSC死亡者中因腎臟疾病而夭折者約占27.5%,是該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5.心臟病變
47%~67%患者可出現心臟橫紋肌瘤,該腫瘤一般在新生兒期最大,隨年齡增大而縮小至消失,可引起心力衰竭,是本病嬰兒期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產前超聲最早能在妊娠22周時發現腫瘤,提示患TSC的可能為50%。
6.肺部病變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累及肺部常見于育齡女性患者,是結締組織、平滑肌及血管過度生長形成網狀結節與多發性小囊性變,可出現氣短、咳嗽等肺心病、自發性氣胸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