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復旦大學舉行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及遺傳流行病學國際研討會上傳出信息,我國科學家運用全新基因分析技術,在眾所周知的兩個基因以外,首次發現銀屑病的“第三個兇手”———LCE基因變異。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學界最高級別期刊《自然遺傳》,表明我國牛皮癬的易感基因研究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易于復發、難以根治、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見復雜疾病,目前全世界約有2000萬患者,我國約有400萬人。正常人皮膚表皮細胞更新一代需28天,銀屑病使皮膚表皮細胞更新一代只需3天,其結果為大量皮膚增厚,鱗屑脫落。研究發現,LCE基因變異同樣與皮膚表皮細胞更新速度異常有關。這一發現對闡明疾病發病機制、疾病預警、臨床診斷及新藥開發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發現這“第三個兇手”,研究人員依靠的是全新的基因分析技術———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主要指在所有基因序列中,開展多中心、大樣本、反復驗證的基因與疾病的關聯研究,全面揭示疾病發生發展與治療相關的遺傳基因。它為我們了解人類復雜疾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更多的線索,對基因密碼的研究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全方位的“撒網捕魚”。
據悉,該項研究是第一個中國人群的大樣本量的人類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目前,全球科學家已經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阿爾茨海默、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腦膠質瘤等一系列復雜疾病中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并找到與疾病相關的易感基因,為疾病的風險評估、個性化預防提供了堅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