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的發病率很高,主要是由于現代人的生活飲食結構發生變化,飲食結構逐漸向高脂肪、低纖維轉變,加上作息習慣和環境污染等因素,也導致結腸息肉發病率不斷上升。直腸息肉雖然屬于良性腫瘤,但是特別容易發生癌變,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那么,如何判斷結腸息肉的癌變呢?
1、看息肉的長相
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易發生惡變;如果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則極有惡變為癌的可能。
2、看息肉的生長速度
良性息肉多生長十分緩慢,若是在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于2厘米以上時,應警惕癌變。如結腸腺瘤性息肉是因結腸黏膜細胞增生過旺,癌變率可達42%-77%。
3、看息肉的組織屬性
單純炎癥性息肉惡變者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最容易惡變為結腸癌。
4、看息肉的數量
單純一個息肉癌變率低;而多發性息肉的癌變幾率增加。
5、看家族遺傳史
有一種稱為“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輩中可有好幾個人患有結腸息肉,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細胞內第5號染色體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這種有遺傳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親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會有癌變的風險性;若父母雙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變風險可上升到75%。
溫馨提示:結腸息肉癌變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飲食習慣、遺傳、結腸炎癥等,但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飲食習慣。結腸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經過小腸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質,并將這些殘渣變成糞便排出體外。如果平時飲食以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為主,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及其分解產物,有協同致癌的作用,少纖維素則使糞便量減少,大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自然延長了致癌物與結腸黏膜接觸的時間,導致癌變。因此,我們提倡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
【參考文獻:《肛腸病影像真詮》《話說肛腸病》《肛腸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