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自殺死亡率較高,因此作為家屬和醫生要注意識別患者由心理因素或精神障礙引起的自殺行為,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預防:
專人看護:對自殺觀念強的病人,需要進行適當的約束,最好有專人照顧,讓病人的一舉一動都在醫護人員或者家屬的視線之內。
盡早治療:精神病的治愈率跟患者的早期治療有著很大關系,越早治療病情越容易控制,當然也就降低了自殺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所以,一旦病人出現自殺傾向時也應該及早的進行治療。
合理保管處方藥:對于精神病患者的藥物,家屬要合理保管,防止患者病情復發時以多服藥為自殺方式。
多與病人交流:家屬或者醫護人員要和病人多交流,鼓勵病人樹立生存的信心,要讓病人多表達他的不良心境、自殺的沖動和想法,使內心活動外在化,可產生疏導效應。可以使患者明白,他的自殺想法源于他的疾病,并表達有這類病的人不只是他自己,從而使患者配合治療。
嚴密觀察恢復期的病人:有些病人病情雖然好轉,但是由于社會歧視、就業困難及精神刺激等,病人仍可出現自殺行為,且自殺率較高,故對恢復期的病人也應該多加注意,減少不良精神的刺激,嚴防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