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精神病是與產褥期有關的重度的精神和行為障礙,其臨床特征為精神錯亂、急性幻覺和妄想、抑郁或狂躁交叉的多形性病程及癥狀易變性。產生精神病的預防勝于治療。
(1)加強婚前保健
婚前通過各種健康教育形式,使欲婚青年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衛生;計劃受孕和避孕方法的正確選擇;孕期保健、新生兒保健和影響男女婚育的常見疾病及遺傳病等醫學知識。婚前保健對提高婦女生殖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對已婚夫婦掌握科學的避孕方法,減少計劃外妊娠,起到了積極作用。
(2)開展孕產期心理保健
孕產婦心理保健已成為圍生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產前檢查時應常規包括心理指導與咨詢;應當告訴孕產婦在孕產期可能遇到什么樣的心理障礙,使她們及其家屬提高認知、能早期識別異常;若發現異常,及早向醫師反映,求得幫助并在治療中能與醫師很好的配合;注意對誘發因素的認識,對篩查出具有各種發生心理障礙危險因素的孕婦給予特殊的干預。
(3)普及、推廣家庭化Doula分娩
無專人照顧、陪伴的集中住院分娩,使孕產婦感到陌生、孤單并產生精神緊張與不安。很多研究表明,整潔、舒適的家庭化產科病房,使孕婦住院、分娩時有丈夫或家屬陪伴,可增加對她們心理支持與安全感,無形的力量使產婦增強了自信心和耐心。陪伴者給予產婦體貼、關懷、撫摸、安慰,使產婦情緒穩定,很好地利用宮縮間歇時間休息,體力消耗減少,以利于順利分娩和產后恢復。家庭化病房恰順應了孕婦的心理需求。特別是臨產后,提供配備有專門助產人員Doula陪伴分娩的服務,消除其產婦的恐懼、焦慮及疲憊,以減少產時并發癥及心理異常的發生。
(4)提倡母乳喂養
產褥早期大部分母親在產院中度過,產科實施的早吸吮、母嬰同室、責任制護理等均對成功的母乳喂養鋪平了第一步,但產婦以上情緒卻可對乳汁分泌產生負性作用,影響乳汁分泌,從而又影響了新生兒健康,加重母親的心理障礙而成為惡性循環。在母乳喂養中還要發揮哺乳母親之間的相互關心和鼓勵,實踐證明母嬰同室比家庭化休養室母乳喂養成功率高,重要原因是母親間的相互關心鼓勵、相互交流。
(5)提高圍生保健服務
隨著新醫學模式發展的需要。圍生保健中有關社會心理因素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必須列入日程。培養社區婦幼保健人員,掌握預測產婦情緒狀態的心理測驗適宜技術,提高她們對產后抑郁高危人群的篩查與管理能力。
(6)同精神科醫生合作
在指導患者要堅持接受精神科診治的同時,婦產科醫師應根據需要同精神科醫師保持聯系,以便掌握患者的性格和病情特點而早期發現疾病的復發。
以上文章講述了關于產后精神病預防的注意事項。產后、特別是照料嬰兒的勞累易成為發病原因,因此通過家庭協助減輕患者負擔相當重要。使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安全分娩。積極開展產褥期保健,重視產后精神心理護理和科學育嬰指導,使她們以良好的心態承擔起母親的角色,可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