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霉菌性尿道炎病因的西醫解讀
1.菌群失調
由于霉菌也存在于健康人體的各個部位,當由于各種原因如大面積燒傷、急性腎功能衰竭、重癥糖尿病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的同時,又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引起體內菌群失調,體內的霉菌伺機生長繁殖。
2.機體抵抗力降低
長期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肺結核等,降低了機體抵抗力,會發展成霉菌性尿道炎。器官移植應用免疫克服療法,克服了免疫系統;會發展成霉菌性尿道炎。
3.性接觸
性接觸互相傳播而導致霉菌性尿道炎的發生。
4.醫源性感染
置入導尿管后,長期使用會發展成霉菌性尿道炎。
二、霉菌性尿道炎病因的中醫解讀
霉菌性尿道炎屬于中醫學中熱淋的范疇。中醫認為膀胱濕熱 多食辛熱肥甘之品,或嗜酒太過,釀成濕熱,下注膀胱;或下陰不潔,穢濁之邪侵入膀胱,釀成濕熱,發而為淋。實際上嗜食辛辣或嗜酒太過只是誘因,而下陰不潔,穢濁之邪侵入為主要病因。男性在性交時時,如果女方下陰不潔,穢濁之物進入溺竅,亦可發病。由于男性尿道在解剖結構上較長,故病邪一旦入侵,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治愈。
現代醫學認為主要是白假絲酵母菌感: 白假絲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又稱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后即可死亡。但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抵抗力較強。 在假絲酵母菌中80%~90%病原體為白假絲酵母菌10%~20%為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等。白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10%~20%非孕婦女及30%孕婦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極少鵻,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癥狀。念珠菌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5.5,陰道的弱酸性環境能保持陰道的自潔功能,正常人為3.7-4.5,但陰道的弱酸性改變為pH5.5后,假絲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轉變為菌絲相鵻,才引發陰道炎癥狀。
三、男性患上霉菌性尿道炎的病因
1.性伴侶感染
女性陰部及尿道口寄居著大量細菌,是發生尿路感染的先決條件。因此,要經常注意陰部的清潔,用嬌妍Ph4弱酸配方的女性護理液清洗私處,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換內褲,在新婚、月經、妊娠和產褥期,尤應注意。
2.長期患有徐徐消耗性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肺結核等,降低了機體抵抗力;
3.免疫缺憾疾病,如艾滋病;
4.長期置入導尿管,尤其是置入導尿管后長期啟用抗菌素;
5.亂用廣譜抗菌素,引發正常菌群失調。
6.惡性腫瘤應用化療、放療等治療,毀壞了免疫系統。